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上强调,“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上报材料多少来评判工作好坏”,“把基层从提供材料的忙乱中解放出来”,“现在基层干部说‘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这种状况必须改变!”(2月15日央广网)

不可否认,材料对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开展工作痕迹的台账材料,落实工作责任的总结材料,查摆工作困难的自查材料,推广工作经验的典型材料等,材料是基层开展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或记录过程,或反映问题,或总结经验,一份客观全面的材料,能够帮助基层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对基层工作带来有益的指导。

然而,一些地方、一些干部过度注重“材料政绩”,对基层工作好坏评价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是种典型的形式主义。有的工作已经落实了,等于没落实,因为没有痕迹材料。有的工作没抓落实,但是已经有成效了,因为材料做得好。不看疗效、不看实际、看材料,干得好不如材料做得好,用材料造盆景,拿材料搭花架,让“材料政绩”赚足眼球,出尽风头,拿尽彩头。

“材料政绩”之风盛行,跟一些领导干部的利己主义思想和急功近利心态有关。行动少落实差,表态多调门高,把工作计划当做工作实际,把工作思路当做工作成效,一些领导干部急于求成,报喜不报忧,工作没怎么落实就靠材料累成效。相比于一步步实干,用材料堆成绩更容易,也更容易得到上级的肯定,博得虚名。长此以往,不仅助长了“材料政绩”之风,更是挫伤了实干者担当作为的积极性。

基层工作不能总让“材料政绩”出彩,关键在于考核机制上的转变。防止重“材料政绩”轻工作实绩,要提高督查、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考核过程不能只听汇报、翻材料,用材料好坏全盘评定工作成效。要更加注重带着疑问考,带着问题考,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答应不答应作为基层工作的出彩点。

根除“材料政绩”的形式之风,还要营造“不要人夸好颜色”的良好氛围。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鼓励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群众中站稳根脚,把默默为群众干实事的基层干部识别出来,把工作在艰苦复杂的实干型干部凸显出来,把积极作为主动担当的干部体现出来,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抓实事、求实效、出实绩的良好氛围,激发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活水源泉。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领导干部不能用“注水”材料采华名、兴伪事、造虚绩,令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只有沉下身子苦干实干,面对“材料”和“实绩”,有舍“材料”而取“实绩”的担当,以“实干”做托底,用“实绩”做答卷,接受广大人民群众检验,才能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实现出彩人生。

文/郭斗云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ksmz.com/mbyfl/138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