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孩可可的整个眼球,在短短20分钟里被溶解掉!造成终生失明! 而造成这一切的,只是生活中一个很常见的东西——干燥剂! 事件回顾 事发当天,可可考试考得不错,妈妈就给他买了很多零食。 吃完零食他发现包装袋里面有个小包,觉得好玩就把那个小包放进了有水的饮料瓶里,没想到竟然爆炸了,还有东西进了右眼,烧得特别疼。 那个包装袋里的“小包”,就是食品干燥剂! 妈妈立刻带可医院,这中间大概花了20分钟左右的时间。 医生检查后,说可可的右眼已经被碱性液体严重侵蚀,整个眼球被溶,造成终生失明!任何办法也恢复不了原来的视力! 随处可见的干燥剂 怎会有如此大的威力? 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有:钙剂、硅胶干燥剂、三氧化二铁干燥剂、蒙脱石干燥剂。 而这种能爆炸的干燥剂就是钙剂中的生石灰干燥剂。 生石灰即氧化钙,属于碱性物质,遇水后变成熟石灰,在这一中和反应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量,造成气体膨胀和水体膨胀,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引发“爆炸”反应。 因此,石灰类碱性干燥剂一旦被孩子意外踩爆、误食或不慎入眼,都可能对皮肤、消化道或眼结膜造成损伤,尤其对眼镜伤害最为严重。 眼科专家指出,碱性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同时,通过细胞膜使细胞的PH值发生改变,可引起广泛的纤维蛋白溶解和组织的广泛破坏,引起一系列眼部疾病,甚至造成失明。 误食、误用干燥剂后 如何急救处理 如果孩子误服、误用的干燥剂,家长千万不要慌张,首先要分辨干燥剂的类型。 1、钙剂 主要有生石灰干燥剂及氯化钙干燥剂。 ●生石灰干燥剂 为白色粉末状。遇水后会变成碳酸氢钙,为强碱性,有腐蚀性。 如果误食,容易引起食道烧伤或者胃溃疡,应尽快喝水或牛奶稀释、催吐,以减少体内的吸收。 但喝水也不宜过多,以免造成呕吐再次灼伤食道,成人一般在~毫升,儿童按每公斤体重10毫克计算,总量不超过毫升。 若是不小心沾在皮肤上,需要用大量的清水冲洗; 一旦溅入眼里,更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 专家提醒,对于生石灰干燥剂,无论是误食、不慎入眼或灼伤肌肤,用上述方法紧急处理后,医院进一步治疗,特别是发生眼灼伤后。 ●氯化钙 白色多孔块状、粒状或蜂窝状固体。 氯化钙干燥剂,无毒,对人体无明显损害,如误服只需喝水稀释,喝水量为每公斤体重1~2毫升为准。 2、硅胶干燥剂 ●透明硅胶干燥剂 此类硅胶干燥剂,不能被胃肠道吸收,可经粪便排出体外,对人体没有毒性。 误服后不要太担心,也不需要做特殊处理。若不小心进入眼中,需用清水冲洗,没有头晕、呕吐等特殊反应的话,一般无须就医。 ●蓝色硅胶干燥剂 主要成分是氯化钴,有很强的毒性。 误食后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甚至会引起急性中毒,引起血液、甲状腺和胰脏损害,故需立即就医。 ●无钴变色硅胶干燥剂 为桔黄色或半透明玻璃状颗粒,当未受潮时呈橘黄色,吸潮后逐渐变成浅绿色,继续吸潮变成墨绿色。 其主要变色成分是甲基紫,是有毒的,吞入本品可致胃溃疡。长时间接触,可引起头痛、恶心和呕吐。故误服后仍需就医。 3、三氧化二铁干燥剂 为咖啡色,刺激性很小,误食者喝水稀释就可以,喝水量为每公斤体重1~2毫升为准。 如果患者故意大量服用,发生厌恶、吐逆、腹痛、腹泻之症状,需考虑形成铁中毒之可能性,则需立即就医。 4、蒙脱石干燥剂 也称膨润土干燥剂、陶土干燥剂、粘土干燥剂,为灰色、紫色或紫红色小球。 因无毒无味,无腐蚀性,故不会对身体造成大危害,多喝水,注意排便即可。 如何正确处理食品干燥剂? 一般食品干燥剂的包装袋上都会写着不能食用、不能浸水之类的提醒,而且按照要求食品添加剂必需是密封的,但这些提醒往往容易被忽视。 为了让孩子远离有安全隐患的食品干燥剂,专家提醒家长们,在给孩子零食吃时,一定要把里面的干燥剂取出来,放在远离孩子的地方。 同时,家长应叮嘱孩子远离干燥剂,不要讲干燥剂投入水中,以免造成伤害。 声明: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