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被授予元帅的十位我军卓越的领导人中,有一位是相对比较特殊的,因为按照标准来说,他算是伤残人士,但他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贡献却是巨大的。他就是有“军神”之称的刘伯承。01刘伯承年出生在四川,那时还是清末,所以他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上的是私塾,念的是四书五经。长大一些开始接受新式教育,也接触到了先进思想。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毅然投身革命,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在讨伐袁世凯的战斗中,他的右眼被敌人的子弹打伤,医生在进行手术前对他说,一般做这类手术是需要打麻药的,但因为医疗水平限制,又伤在眼部,距离大脑很近,不排除将来会对脑部有影响,但如果不注射麻药的话,手术的痛苦是常人难以忍受的。而且手术需要患者保持安静,绝对不能吵闹和乱动。刘伯承考虑了一下,为了革命事业,他决定不打麻药。手术全程,他都一动不动,而且未发出一点声响,只是手术台上的床单都被他撕裂了,连床板上都留下了他深深的指痕。见过大风大浪的医生都深深地为他折服,称赞他是“军神”。虽然二十多岁的刘伯承就失去了一只眼睛,但他并没有为此感到挫败和气馁,而是增强了他要为国家斗争到底的决心和毅力。在经过多年的战争磨炼,加上他非常愿意钻研,因此刘伯承的指挥才能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甚至被称为“军中奇才”。02但哪里有什么天才,只是比一般人更努力而已。年,在南昌起义前的准备会上,刘伯承将南昌周围的环境以及全省的敌情都做了详尽的分析,对南昌地区的敌我实力做了准确的对比。能在几天内将敌人的情况搞得如此清晰,可见他在后面下了多大的工夫。听了他的分析,与会众人也极大地增强了信心,可以说是刘伯承为南昌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刘伯承被组织上派到苏联的军事学院进行深造,他在此期间认真学习各种战略战术,他出众的组织能力与军事能力得到了学院领导的一致称赞。年,在刘伯承为首的总参部的指导下,红军彻底粉碎了老蒋的第四次围剿,不但让红军的声势大振,还让敌将陈诚急得吐血,满心以为能够消灭红军的老蒋感慨这一役是今生最大的耻辱。03在抗日战争中,刘伯承的谋略更加成熟,他独创的重叠待伏法,通过逆向思维,创造了在三天之内,同一地点连续两次伏击日军的经典战例。其中第一次伏击歼灭余人,并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几天后,他又在相同的地点设下埋伏,不但击毙了百余名日军,还缴获了大批的物资。这一战例之后被很多国家的军校写入了教科书。建国后,刘伯承的身体因为常年战火的摧残而病痛不断,但他依旧尽自己所能为国家的国防建设提供了不少战略设想。他身体虽然一直不好,却是十大元帅中活得最久的一位,于年在北京病故,享年94岁。刘伯承元帅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他不光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子女也是一样。他从小就教育子女要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他的三个儿子中,有两位在空军任职,都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还有一个儿子刘蒙,在总参工作,常常利用业务时间进行文学创作,宣传红色文化。刘伯承的三个女儿中,医院工作,在医学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二女儿刘弥群则任职空军,是指挥学院的副院长。他们的子女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做着贡献,这也是对父亲最好的回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ksmz.com/mbyfl/152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