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妈

鹏鹏每个月都会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零零总总的几十样东西,让妈妈给他买。开始妈妈觉得没啥,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就支持。结果架不住每个月如此,月月开销几百块,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也不正常。于是妈妈决定拒绝给他买东西,鹏鹏一脸不高兴,开始和他的同学比。

“我同学一双运动鞋都多,一双鞋比我半年买的东西都贵,我已经很节俭了,你还不知足!”

妈妈说“人家也不能每个月都买鞋啊?”

鹏鹏说“一年买好几双,反正他经常换新鞋子穿!”

妈妈有些愕然,还有这么贵的鞋子,孩子真敢买?同时这件事也让妈妈重新认识了鹏鹏,妈妈一直以为鹏鹏很单纯,给他买衣服、买鞋子都不要,以为他从来不在乎这些东西呢?没想到和同学之间还是存在攀比的。虽然不在衣服鞋子上攀比,可是在总体消费上还是有攀比。

孩子的攀比心有时候隐藏得很深,平时表现不出来,在触及到他的利益时就会反戈一击,让你措手不及,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忽视孩子的攀比心,早一些对孩子进行教育,以免出现更大的麻烦。

什么是攀比心理

心理学认为,攀比心理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的是你无我有,你有我好,你好我优,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比人家优越,从而达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

孩子之间的攀比心多集中在消费层面,形成攀比消费。同学花多少钱买了衣服,孩子也要享受同等的待遇。或者和同学买一样的衣服,或者和同学买一样价位的衣服,或者和同学花一样价位的钱买其他物品,甚至要在消费水平上超过同学。在同学之间聊天攀比的时候,自己内心的那份优越感,就会让自己感觉高人一等,同时获得一种归属感、认同感。

攀比的存在是必然结果

1、攀比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烦恼,是不自信的表现

随着身体的急速成长,孩子逐渐认为自己是成人,尤其到了青春期更加明显。成人感形成后就迫切希望自己被尊重,拥有决定权。但是父母因为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引导和管教,孩子的阅历水平、交往方式、待人接物等都处于半成熟状态。

现在同学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孩子经常感到不满和信心不足,一旦遇到挫折,就会缺乏自信,但是想通过一些方法获得自信。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消费上压过别人,通过互相之间的攀比消费,希望被同学接纳、尊重、认可,提高自己在同学之间的地位。

2、家长不由自主的攀比,让孩子不由自主的模仿

现在的家长在自己的学生时代基本是过苦日子的,知道孩子的辛苦,所以现在会给孩子创造一切好的条件,别的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一定要有,亏了自己也不能亏孩子。有的家长本身收入不高,也要给孩子买很贵的名牌,自己则穿很便宜的某宝货、地摊货。

不光在行动上尽力满足孩子的需求,在语言上也会流露出攀比的思想,动不动告诉孩子“妈妈给你买的这件衣服比隔壁同学的还要贵块钱呢!”目的是让孩子获得更多自信。也会经常问孩子“你们同学都穿什么牌子的衣服?你们同学都上哪里玩?你们同学都上培训班吗?”一旦听到同学比自家孩子更优越,心里就会出现不平衡,于是想法设法的弥补孩子。

家长的思想和行为会使孩子孩子的价值观严重扭曲,也逐渐形成攀比心理。

3、信息的广泛传播,让孩子跟风模仿

现在信息传播的广度和力度都是几十年前无法比的,电视、手机、电脑都在广泛传播信息,孩子获取信息易如反掌。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信息不加选择地涌入孩子的大脑。孩子对信息没有客观的判断能力,单方面认为好的就会模仿。

很多孩子都在追星,看到自己偶像的穿衣打扮,他们也会争相模仿,希望自己和偶像达成一致。有的刻意买和偶像一样的衣服,有的将头发剪得奇形怪状,把自己打扮得稀奇古怪。越是吸引眼球、增加回头率,越是能满足他的虚荣心。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攀比之风在学校盛行。

孩子爱攀比容易伤害自己

1、加重家庭负担

孩子喜欢攀比,首当其中的危害是加重家庭的负担,不停的买买买、没有限制的高消费会让父母疲于奔命。现在普通家庭毕竟是少数,能满足家庭日常开销,却不能一味满足孩子日益膨胀的高需求。家长们要早些注意孩子攀比的苗头。

2、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之间比物质、比消费,只要谁穿的好、舍得花钱就能受到尊重,得到更多的朋友。为了获得这种虚荣心,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扭曲了价值观,不在学习上使劲、不在道德品质上追求,一味追求物质。有的孩子为了和同学之间达成一致,甚至省吃俭用,最后危害的是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的孩子甚至为了买好手机去卖肾,严重损害身体健康。

3、影响人际关系

如果攀比之风在孩子之间盛行,对于一些和同学不一致的孩子,会渐渐受到孤立。孩子在学校没有朋友,没有自尊,严重挫伤和同学交往的积极性。一些条件不好的孩子会感到自卑、委屈,把这种不好的感觉转嫁到父母身上,认为是父母把自己推到了这种境地。有的孩子甚至会当面对父母说“家里这么穷为什么还要生我?”家庭矛盾凸显,变得更加叛逆,不服管教。

正确面对孩子的攀比心

李玫瑾教授在回答如何解决孩子的攀比心问题时,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家长要注意态度问题,二是当孩子真正攀比时要跟他讲道理、要对他说“不”。

1、家长态度正确

家长首先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你有我必须有的”攀比态度,别人家有,你也赶紧去买来,其实毫无用处,放在家里也是占地方、闲置。如果你有这种表现孩子也会有这种追求,就不要怪孩子只知道攀比。

应该表现出的态度是,我想要的东西别人不一定有,别人有的我也不一定要,是真正需要再消费,而不是因为攀比盲目消费。孩子看到家长是这样的表现,耳濡目染,也会进行理性消费。

家里的消费要一视同仁,父母穿什么品牌、买多大价位的衣服,就给孩子买对应品牌或价位的衣服,不要让孩子感到区别对待。孩子在家里享受同等的地位,心理会更加健康,就不容易产生虚荣心。

2、要对孩子说“不”

当孩子出现攀比心的时候,要跟孩子讲道理。比如孩子说“同学都买了名牌鞋,我也要买!”可以告诉孩子,家里的经济状况,穿鞋子以舒服为主,不是以牌子为主。要买昂贵的鞋子也可以,等他长大了自己挣钱买,激励孩子发奋图强。

如果孩子还是闹个没玩,可以盯着他看,不训斥他,一直等他自己停下来之后,再跟他讲道理,“百货公司的东西很多,也不能全部都买回来!买回来我们也没有容身之处,也消费不完!需要的就买,不需要的就不买”。举这个例子孩子就很容易理解,这样拒绝几次,孩子就不会无谓地和别人攀比。

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前后一致,如果当你心情好的时候,就随便满足孩子的要求,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拒绝孩子,会让孩子认为太随意,感觉不到家长的威严,孩子会学会在你高兴点时候提要求,还是不能刹住攀比的风气。所以,一直保持理性,不管何时,只要孩子是无理的要求就要说“不”。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做到上述两点,还要注意引导孩子进行正向攀比,防止孩子误入歧途。

3、引导孩子进行正向攀比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教育者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要加强孩子对社会价值的认同感。否则,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会偏离社会价值观,最终演化为问题儿童”。

孩子喜欢消费这样的负向攀比,最缺的是正向攀比。引导孩子把消费攀比转为在学习、品德、上进心这方面进行攀比。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不要总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攀比。

家长要经常给孩子灌输正向攀比的理念,告诉孩子学习才是他们现阶段最主要的目标,不能舍本逐末,消费符合身份即可。可以设定一个阶段目标,比如先追赶比自己排名靠前的一个同学,追上之后再追逐下一个同学,一步步地把学习成绩赶超上去。

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正面的例子,比如哪个同学乐于助人、哪个同学特别讲礼貌,让孩子也像这些同学的好行为学习,其实有个好的品质才是人生一辈子不掉价的追求。

如果孩子在穿着上不讲究,也不要让孩子自卑,经常表扬孩子的优点,比如孩子在某一科目上出类拨萃、比如孩子在体育上有突出成绩,这样可以强化他的自信心。

凝妈悟语:费廷格的社会比较论里指出:在缺乏客观的前提下,人们总喜欢拿别人和自己比较。比较就会出现差异,差异会导致我们发生心理变化,心理变化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行为。在大环境背景下,孩子出现攀比心非常正常,关键是要做好孩子的引导工作,不要让负向的攀比心抢了风头,让正向攀比心深入人心,孩子就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ksmz.com/mbyfl/132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