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保国,干啥的

--------------------------

这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那时候中国出现了一次“气功热”,全国上下都迷狂,甚至学术界为了做研究都要给小白鼠传功。

大师们依靠着隔山打牛发了家,就这样忽悠了一个世纪,不少人真的认为“气功大师”有超能力,更坚信他们能治病疗伤,以至于最终延误疾病治疗时机,误害自己性命和健康。

而几十年之后,马保国30秒被击倒3次,十秒一次,六十九岁的老同志当然很正常。

在比武大会上输了是正常发挥,毕竟就这样的气功大师砖头能拍死一溜,打保龄球的那种。

但是事后说出的理由竟然是年轻人不讲武德,我大意了没有闪?很好笑对不对,可是为什么好笑呢?

就像是三年级小学生非跟你说他是博士后,你跟他讨论整闭包的serrecriterion正规性判据,他傻眼就只会阿巴阿巴。我只想说:你把你在气功派学了十几年的忽悠大法用上啊!

马保国不仅完全暴露了气功门派已经重出江湖,而且挫伤了组织的名誉

气功界出了这么一个学界败类。

不过还好因为智商有限,没能成为真正“大忽悠”而保住了性命,要是搁到翟博士身上,问知网是什么是吧,网友拿着大砍刀追着把这两字刻脸上,判处无期徒刑罚蹲在图书馆下载一万篇pdf。

结论:

马保国气功界学术败类。完蛋。

2.阿Q和马保国的相似性

--------------------------

1.行为相似性

《阿Q正传》中有这么一段:

阿Q以为他要逃了,抢进去就是一拳。这拳头还未达到身上,已经被他抓住了,只一拉,阿Q跄跄踉踉的跌进去,立刻又被王胡扭住了辫子,要拉到墙上照例去碰头。君子动口不动手!阿Q歪着头说。王胡似乎不是君子,并不理会,一连给他碰了五下,又用力的一推,至于阿Q跌出六尺多远,这才满足的去了。

如果把文章中的阿Q换成马保国,用这一段来描写当时的场景,似乎毫无违和感。

马保国:大力士,耗子尾汁!

2.心理的相似性

还有这么一段:

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这样看来阿Q才是马保国的前身,基于这俩人的心理是一模一样啊。

3.扭曲的人格扭曲的社会

--------------------------

3.1扭曲的人格

3.11马保国背后的人格

怎么评价马保国?

其实马保国身上集喜剧和悲剧为一身,万事闭眼睛,聊以自欺,而且欺人。

就这么一句话评价他得了。也许在这个年代,鲁迅笔下阿q也会成为流量级大网红,直播带货的那种。

阿Q:“爸爸们看过来……”

3.12网友们背后的人格

“我大意了”“年轻人不讲武德”“我六十九岁的老同志”等等,为什么我们喜欢在热点的当下用这些网络用语呢?

答案:身份。

即:使用网络热语→

自身:身份转换→

被看到:身份传递→

构造完成:亚文化主体形象

就这样,通过在语体转换过程,具有了主流文化身份,得以融入到集体中。显性语用资源———网络流行语,激活了隐性语用资源———语用身份。

总而言之,喜欢玩梗是因为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ksmz.com/mbyfl/132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