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终于出生后,相信很多妈妈要将全身心的爱给宝宝,恨不得二十四小时都将宝宝带在身边。 都说新生儿出生之后会变得很可爱,软萌软萌的,小巧可爱,无论谁看了都觉得是小天使,想抱在怀里亲,想与宝宝一起做亲子活动,想给宝宝拍照什么。 但是,妈妈们也是新手,宝宝初来乍到这人世间,身体等都很不成熟,经不起大人的各种折腾,所以在新手妈妈照顾宝宝的时候,这几种危险的行为千万别做,最后一种要特别注意一些,不然会伤害到可爱的宝宝。 开闪光灯给宝宝拍照很多妈妈们在孩子出生后,都会给孩子拍一张美美的照片,然后发在朋友圈晒下自己的娃,普通的拍照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用闪光灯给新生儿拍照,在闪光的一瞬间,对婴儿眼睛的刺激非常大。 初生婴儿全身的器官,组织发育不完全,眼睛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功能也处于不稳定状态,瞳孔对光反射均不灵敏,泪腺尚未发育,角膜干燥,缺乏一系列阻挡强光和保护视网膜的功能,强烈的电子闪光对视觉细胞会产生冲击性损伤,影响孩子的视觉能力。 而且这种损伤与电子闪光照相机拍照时的距离有关,照相机离眼睛的距离越近,这种损伤也越大。 研究表明,经常受到照相机闪光灯强光照射过的婴儿,患各种眼疾乃至产生局部眼球损伤的要比很少受闪光灯强光刺激的婴儿高出36%。而且,光线过强或闪光灯照射次数过多,时间过长,还会影响婴儿以后的视觉发育。 正确做法建议对6个月内的婴儿,要避免用电子闪光灯拍照,最好利用自然光源,或采用侧光、逆光,切莫用电子闪光灯及其他强光直接照射孩子的面部。 “蜡烛包”宝宝老一辈喜欢用一个包被将新生儿包起来,外面再用布带子将宝宝结结实实地捆起来,双下肢并直,紧紧裹住股骨中下方及膝盖,像一根蜡烛一样,简称“蜡烛包”。这种包裹方法,固然保暖较好;但对宝宝来说弊多利少: 1、限制胸部活动,影响宝宝呼吸:包裹得太紧,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呼吸,同时还会影响宝宝肺部和胸部的发育,使得肺部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肺部遭受感染的几率增加。 2、压迫腹部、影响食欲:宝宝腹部受到挤压,导致胃和肠蠕动受到影响而减缓,从而使得宝宝食欲下降,也会增加宝宝患便秘的几率。 3、影响宝宝智力发育:宝宝踢腿、挥手的动作可直接反馈给大脑,大脑则会感受到这种”动态”,并促进其发育进程。因此让宝宝多动动手脚,无疑是对宝宝最早、最便宜的智力投资。 正确包裹宝宝的方法儿科医生提出,新生儿的身体应该“见风月”,也就是衣着和包裹不宜过暖和包得过严,而且要少许着一点微风,否则,会令“肌肤脆弱”,而且容易损伤。 1、把一块毯子呈菱形的铺在一个平坦的地方,将一个角折下约15厘米。 2、把宝宝平放在毯子上,让他的脖子处于折痕的位置。 3、把宝宝的右胳膊平放在他身体的右侧,拉起毯子的左边一角向右裹,把宝宝的右胳膊和身体都包进去。把毯子超出宝宝身体的部分折起来掖在他身后,越紧越好。宝宝的左胳膊要露在外面。 4、把宝宝的左胳膊放下来,拉起毯子下面的一角盖住宝宝的左肩膀。长出的部分折起来掖在宝宝的左胳膊下面。 5、把毯子的右边一角向外拉紧,然后从前面裹住宝宝的身体,你可以把宝宝向你的右侧稍微滚一点,好把长出来的一角裹在他的背后,完成。 用力摇晃宝宝入睡有些马大哈的妈妈很有可能在日常中,喜欢晃着宝宝入睡。不经意地使得宝宝的头部剧烈摇晃,这个时候宝宝各项都没有发育成熟,大脑还没发育好,而颈部肌肉对头部的支撑力较弱,摇晃过程会对大脑内的血管进行牵拉,可能造成颅内出血,留下偏瘫、癫痫、失明等后遗症,脑损伤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摇晃婴儿综合症(ShakenBabySyndrome)最常见于2岁以下的宝宝,在孩子最容易哭闹不止的年龄,即6~8周时,发生率最高。 当宝宝的头部被剧烈摇晃时,就类似我们在罐子里放了一块豆腐然后使劲摇晃一样,可能会引起脑水肿、脑挫伤、脑出血,颅内的血管也可能会撕裂出血,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包括永久性脑损伤、视网膜出血等,甚至死亡。 下面这个视频虽然骇人,但能很直观的帮助我们理解“摇晃婴儿综合征”的概念和原理。 正确做法当我们需要通过轻微摇晃来安抚宝宝时,注意力度一定要轻柔,可以配合轻拍宝宝的后背。 总是亲吻宝宝亲宝宝也不行? 面对家中的新成员,爸爸妈妈真的是爱不释手,总是忍不住想亲上一口。可是,妈妈们不知道的是,这样做真的很危险!因为有些妈妈可能会将口腔的细菌通过亲吻传染给宝宝,导致宝宝生病了。 英国14个月大的婴儿奥利弗,从手臂到脚长满皮疹,甚至还有溃疡。妈医院就诊。 医生判断,孩子可能被唇疱疹患者亲吻过,病毒通过唾液传播到孩子体内导致发病,幸亏及时就医,如果再晚一天,孩子很可能出现器官受损。 儿科医生张思莱也曾在微博上科普过有关“亲吻病”的知识: 了解过“亲吻病”的危害以后,大人们就不要随意亲吻宝宝了。尤其是下面这几种情况,更是不能一凑上来就亲! 1、大人患有口腔疾病时 如果大人正患牙周病、龋齿、牙龈炎等情况,不容商量,是一定不能亲吻宝宝的。大人口中病菌很容易通过口唇接触、唾液进入到宝宝的口腔中,进而引发疾病。 2、大人患皮肤病时 如果大人正患某种皮肤疾病,不管是身体哪个部位出现症状,都不建议亲吻宝宝。因为唾液中很有可能含有传染源,把疾病传染给宝宝。 3、大人患感冒时 感冒病毒常常会攻击人体的鼻咽上呼吸道黏膜,极容易通过亲吻的方式传播。而宝宝的抵抗力比成人的弱很多,患感冒后还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支气管炎、中耳炎、肺炎等。 4、大人腹泻时 大人腹泻时,胃肠道通常会携带很多细菌或病毒,这些致病病菌容易通过唾液进行传播。比如轮状病毒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种,绝大多数时候,携带轮状病毒的成人并不会有任何症状,但是传染给宝宝后,却会导致宝宝出现腹泻呕吐发烧等症状。 5、大人吸烟后 吸烟会导致大人的口腔中残留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烟焦油、丙烯醛等,这种情况下亲吻宝宝,容易致使宝宝患上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6、大人化妆后 有些妈妈日常喜欢化妆,但化妆品里的某些成分可能不适宜让宝宝来接触,如铅、汞等。亲吻会让这些物质附着在宝宝的皮肤上,甚至进入宝宝的体内,导致宝宝出现接触性皮炎、过敏等。 7、大人患肝炎 如果大人是肝炎病人或肝炎病毒的携带者,亲吻宝宝是不够安全的。甲肝的传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和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而乙肝则通过注射、输血或血制品、密切接触、母婴等途径传染,乳汁、唾液、眼泪都是不安全因素。 正确做法随着孩子长大,妈妈可以把亲吻作为游戏的一部分,从中汲取共同的快乐。例如,亲吻宝宝的腹部、手指、脚趾等是让宝宝认识自己身体不同部位的好方法。在这过程中,宝宝总能给妈妈灿烂的笑容。 过早竖抱妈妈发现,宝宝总是喜欢竖着抱,因为竖着宝宝所看到的视野范围更大了!宝宝趴在妈妈的肩膀上,随着妈妈一移动身体,宝宝可以看得到更多的东西。而横着抱就只能看到妈妈或天花板而已。 但是,过早地竖抱宝宝也是不可取的。 因为宝宝的颈椎还处于比较脆弱的阶段,加上颈部肌肉力量不足,还不能很好地支撑和控制头部,再加上家长可能掌握不好方法,会有损伤到宝宝颈椎的风险。 建议在宝宝满三个月后才开始尝试着竖抱,3个月以内的宝宝颈椎尚未发育完善,头大、头重、骨骼的胶质多,肌肉还不发达,颈部肌肉也还不是很有力,宝宝的脖子还很软,不能很好地支持自己的头。所以对于1~2个月的婴儿,最好采取平躺的姿势,尽量不要竖抱,也可采用角度较小的斜抱。 如果在3个月内因吃奶后拍嗝等情况,需要竖抱的情况,一定要注意用手托住宝宝的头部,给宝宝头部一个有力的支撑。这样就不会因为竖抱而给宝宝的颈椎造成伤害了。 正确的竖抱方法竖抱时妈妈须用手托住宝宝的头和腰背部;或将宝宝的胸部靠在妈妈的肩上,一只手挽住宝宝的臀部,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宝宝的胸部和头部的重量都会落在妈妈的肩膀和手臂上。刚开始竖着抱的时间可以短一点,随着宝宝月龄增加,可以适量增加竖着抱的时间,让宝宝舒适,大人也舒服。 过早扶站有些家长对宝宝能站会走这件事儿存在攀比心理,总是觉得走路越早说明自家宝宝越聪明,于是很早就开始给宝宝扶站。过早干预宝宝大动作的发育,过早干预宝宝站立、走路,会对宝宝的脊柱和下肢造成一定损伤。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腿部异常现象,如O型腿、X型腿,一旦养成习惯,还会影响到宝宝走路的姿势,如足内翻、足外翻、内八字、外八字等。 宝宝是否可以站立,除了要参考月龄之外,还要结合宝宝是否有站立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如果宝宝的脚掌能轻松着地,同时又能自己扶着东西站立,且身体平衡也能控制得很好,这时家长才能去鼓励宝宝练习站立。反之,如果宝宝站立时是脚尖着地,即便已经10个月大了,家长也不可急于让宝宝练习站立,否则就会对宝宝的下肢肌肉和脚弓的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还要多让宝宝趴着学会爬行,只要一岁前会站就是正常的。 正确的扶站步骤两手扶站:训练婴宝宝站立时,要由易到难逐渐进行。刚开始时,可用双手支持在宝宝的腋下,让其练习站立。当宝宝两手扶站较稳时,可训练一手扶站,让宝宝一手扶站,另一只手去取玩具。 练习独站:成人可双手扶着宝宝的腋下,让宝宝背和臀部靠墙,两足跟稍离墙,双下肢稍分开站稳,然后慢慢放手,并拍手鼓励宝宝独站。 起立练习:教婴儿从俯卧位双手撑起身体,再双腿跪起来,呈爬姿,抓住栏杆站起来。 把屎把尿这个真的是老生常谈了,西柚妈在这里还是要再强调一次,不要给孩子把屎把尿! 1、会影响宝宝的脊椎发育 在给孩子进行把屎把尿的过程中,孩子的脊椎部分是弯曲的,另外,宝宝的腰腿部分会形成一个对折。这个时候,所有的压力都会集中到宝宝的尾椎上面,但是,家长们需要知道,这个时候宝宝的脊椎发育还并不完善,这样的姿势,对宝宝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2、影响宝宝的心理发育 许多家长在给宝宝进行把屎把尿的时候,总会定下几个固定的时间点。有时候孩子正玩得好好的,结果就被家长把着进行排便。但是孩子这个时候也并不想进行排便,却要被家长一直的把着,对宝宝来说,这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也十分的不利。 3、容易引起宝宝脱肛和痔疮 在家长们把着孩子的时候,想一想那个动作,很容易使宝宝的腹压增大,引起直肠往下滑动,经常这样的话,很容易导致脱肛。孩子在4岁之前的时候,都很容易出现脱肛的现象。如果家长们不想孩子以后受到这样的折磨,就不要再对孩子把屎把尿了。 4、影响孩子括约肌的发育 在宝宝三岁左右的时候,位于尿道和肛门处的括约肌才能够发育成熟,这是宝宝能够自主控制大小便的基础。但是,家长们如果经常对孩子把屎把尿,就会造成孩子对便意的感知能力下降,只会在被把的时候排便,不把的话,就容易尿裤子。 正确做法在日常的生活中,妈妈应该让孩子进行自主排便的时候,就要对孩子进行训练。当家长们发现孩子会告诉自己想要排便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教孩子脱裤子、排便等一些简单的动作,可能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会做不好,但是家长们一定要有耐心。这样下去的话,孩子们一般在2、3岁的时候,就都会自主排便了。 更多精彩内容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