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每分钟就有一个人因为心脏骤停毫无征兆地倒下,即刻进入猝死的倒计时。

3秒,眼前一黑。

8秒,失去意识。

15秒,四肢抽搐。

30秒,瞳孔散大。

……

4分钟过去了,倒在地上的人,因为严重缺氧,脑细胞开始发生永久性损伤。一旦超过10分钟,他会彻底进入脑死亡阶段,活下来的几率微乎其微。

在这要命的空等中,如果将希望完全寄托于专业救援的到来,反而会耽误最佳救治的前4分钟。也许在当下,你,可以救他一命。如何从死亡边缘迅速拽回一个濒临猝死的人?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心脏骤停是怎么发生的。这是一颗正常跳动的心脏。心脏的跳动节奏由窦房结主导,电流信号率先从这里发出,沿传导系统刺激心房、心室收缩,将心房里的血液挤压进心室,紧接着推动血液向主动脉和肺动脉流动。每分钟心脏跳动60~次,称为窦性心律。而当心脏电信号异常,就会打乱原本正常的节奏。比如心室肌细胞出现快速而不协调的收缩,导致心室无法向动脉泵出血液,颤动频率达到每分钟~次,称为心室纤维性颤动,也叫室颤,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要让心律重新恢复正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心脏进行电除颤。室颤时,心肌细胞的电活动相当紊乱,就像发生「暴动」,这时如果给心脏施加一注脉冲电流,仿佛一声令下喝止所有电活动,令心肌细胞去极化,就能结束当下异常的心律,等待窦房结重新发放正常的「指令」。而这一注关键的脉冲电流,来自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你可以在机场、地铁、商场找到它。AED如何救人一命?怎样让没有医学专业知识的普通人也会用AED?AED很容易操作,它由两块电极片通过导线与主机连接。打开电源,将电极片牢牢地贴在胸前的对应位置,接着,它会自动检测心律,在5~15秒内判断是否需要电击除颤,并给出语音提示。需要注意,电极片的位置非常重要。一片贴在患者右胸上方、锁骨下方,另一片贴在左胸靠外的腋前线,也就是当我们面向患者时,电极片大致是左上右下的位置。这样才能让电流在两个电极之间流经心脏。另外,在AED自动检测和放电时,施救者必须确保与患者没有接触,以免干扰心律分析和被意外电击。不过,在真正的心脏骤停抢救中,光靠AED是不够的。面对一个突然倒下的人,首先,确保他脱离了危险环境,如车祸、火场;如果你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医学训练,那么接下来,你要用力拍打他的肩膀并呼唤,快速判断他是否失去了意识和呼吸。如果没有反应,呼叫,并让旁人快速取来AED。与此同时,你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清理他的口腔异物,如食物、假牙,然后以每分钟~次的频率按压胸部,至少向下压深5厘米;如果你接受过人口呼吸的训练,就在每轮30下按压之后进行2次吹气。直到AED到场,听机器指令在每次除颤后立刻进行CPR,让胸骨和脊柱之间的心脏受到挤压,驱使血液流动。依据《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如果你手头边正好有一台AED,可以在呼叫之后就直接使用。下面这支关于AED使用流程的视频面向普通民众,很清晰地将要点演示了一遍,当然,我们也强烈推荐你有机会的话,可以接受任何关于急救知识的培训。视频来源:深圳卫健委结合多项研究,美国心脏协会(AHA)也在《指南》中点明,在室颤发生的第一分钟内进行除颤,存活率高达90%,每拖延一分钟施救,存活率就会下降7%~10%。AED的作用毋庸置疑,可问题是,我们的AED够用吗?目前,深圳、海口、上海是国内AED资源最富饶的城市,每十万人拥有超过十台AED。但这远远不够。对比美国的台、日本的台、以及专家建议的「每十万人配置~台」的标准,国内AED的缺位尤其明显。此外,现有AED的投放也存在不合理。以北京为例,东三环的AED通常相隔2公里左右,再加上寻找时间,很难在十分钟内完成急救除颤。标识不明显、安装场所不全天开放、工作人员不会操作……同样削减了它的功用。今年九月,《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带来了最新的数据,相比上一年,大约增加了四千万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国人,而它的死亡率,一直高居榜首。千千万台AED,或许能将不断拔高的死亡曲线拽向低处,通过无数个你我的接力,将生的希望和勇气一并延续下去。-封面图来源:BlueMountainsLibrary,Flickr参考资料:[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概要.中国循环杂志,35(9):-.[2]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GuidelinesforCPRandECC.Circulation,:S-S.[3]吕传柱.().中国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9(8):-.-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ksmz.com/mbyxg/114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