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在看不好意思,那就点个赞吧 “红色家风故事巾帼颂” 为弘扬家庭美德,传承红色基因,建立家国情怀,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兴山县妇联以“学党史颂党恩传家风”为主题,开展“红色家风故事巾帼颂”活动,面向全县乡镇妇联、县直妇委会,所有妇联干部、执委、巾帼志愿者、优秀妇女代表等广大妇女群体,征集个红色家风家教故事音频。 下面, 随着小编快来听一听 她们诵读的红色家风故事吧! 聆听结束后不要忘记为精彩的作品 点赞哦! 01 01 诵读者李婷婷 简介: 李婷婷,女,中共党员,兴山县委组织部干部股股长、县妇联执委。她今天诵读的是《国士钟南山—父母言传身教的力量》。 向上滑动阅览 这场疫情,让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成为全中国人的偶像。人民日报评价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还记得当年非典肆虐的时候,是他冲锋在前,主动要求“把重病患者都送我这里来”。 优秀的人从来没有偶然,所谓医者仁心,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三代人,刻在骨子里的坚定。 真正影响他一生的人是他的父母。年10月20日,钟南医院。医院位于南京钟山的南面,于是,他父母便给以“南山”为名。钟南山出身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藩是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医院的创始人之一。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钟南山从小就向往学医。年,17岁的钟南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广东实验中学,并考上了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在一则访谈节目中,钟南山曾提到父亲的教育方式对他产生的影响。改革开放后,为了追求自己的医学梦想,他选择了去英国留学,留学初期他深感自己英语水平的不足,于是寄给父母的书信都采用全英文书写,而父亲每每给他寄回一封厚厚的回信的同时,也为钟南山的家书原文进行了密密麻麻的批改。(父亲钟世藩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值得一提的是,钟南山出国进修结束后,没有选择留在英国,而是和父亲一样,义不容辞地回到祖国,为中国的医学贡献自己的力量。钟南山回忆父亲钟世藩在“文革”10年动乱尚未结束时,为了把自己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留给后人,在70高龄和身体多病的情况下,毅然编写《儿科疾病鉴别诊断》一书。在编写的后期,他的眼球辐辏功能严重失调,视力显著减退,身体也很衰弱,但仍然坚持写作,并且经常带放大镜去图书馆查阅文献,核对和充实著作内容,这种精神让钟南山很受感动。 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是鼓浪屿名门廖家的后裔,毕业于协和高级护理专业,毕业后曾由当时的卫生署派到美国波士顿学习高级护理。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现医院副院长,医院创始人之一。这位有着良好素养和强烈自尊的母亲除了热爱医术,还博览群书。她常常陪着两个可爱的孩子玩耍,给他们讲书里各种各样精彩的、动人的故事,讲医院里感人的、有趣的故事,希望孩子们能够先从故事中体会到人生百味。 谈及母亲时,钟南山说:“妈妈去世时才56岁,她走得太早了。但妈妈生前哪怕是一点一滴的事情,我都不会忘记。如果说在治学严谨上,我是受父亲的影响,那么我对人的同情心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我到现在还记得妈妈是怎么对待其他有困难的人的。她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往往就在于对别人无私的奉献。”“当时我在华师附中的一个同学考上了北大物理系,他对我说,‘钟南山,你能不能借我点儿钱,我坐火车没有钱。’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南山,我们为了准备你的钱都很困难了,实在没有办法了。’没想到,就在我出发前几天,妈妈把我叫到面前,手里拿了10元钱,对我说,‘南山,你过来,把这些钱拿给那位同学吧。’那时的10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0元。” 钟南山的父亲曾经对他说:“一个人能够在这世界上留下点东西,他就不算白活。”我想,一个人可以留下的东西很多,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学术著作,也可以是为人处事的态度和精神。钟南山院士确实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致敬钟南山院士,同时也致敬所有奋斗在一线的最可爱的人。 02 02 诵读者李春堂 简介: 李春堂,女,46岁,现任兴发集团白沙河化工厂女工委主任。她今天诵读的是《水缸的秘密》。 向上滑动阅览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儿家挑水的故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03 03 诵读者朱小欢 简介: 朱小欢,女,中共党员,现任昭君镇金乐村治调委员。她今天诵读的是《来自白山黑水的红色记忆》。 向上滑动阅览 一身粗布红衣、一把手枪,骑着一匹白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在如火如荼的战场……这是当年东北抗日联军中一位女战士真实的形象。她,就是威震敌胆,被誉为“白山黑水”民族魂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年10月25日出生在四川宜宾的一个地主家庭。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新思想。年冬,赵一曼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她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年9月,赵一曼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后,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她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在一首《滨江抒怀》的诗中抒发了她坚定的抗日意志:“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年秋,赵一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1师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养伤期间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 被俘期间,日军对赵一曼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为了得到口供,医院监护治疗。在医院里,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争取看护和看守人员。年6月28日,医院看护医院,但很快被追敌再度抓捕,受到更加残酷的刑讯。 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的火车。她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便向敌人要来纸笔,给心爱的儿子写下遗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红了旗帜……”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年仅31岁。 从被捕到走上刑场,九个月的时日,赵一曼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酷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给儿子写下了这封多字的绝笔信,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虽然已经过去了85年,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记得这位伟大母亲的故事。如果她当年没有反抗,也许就不会牺牲,也许就能安心的陪伴着她的宁儿长大,但她渴望她的国家统一安宁、国富民强。面对信仰,她义无反顾地选择奋斗终身,纵然有万般的眷恋与牵挂,赵一曼---她的名字就是一种力量! 未完待续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