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观鸟的微课你听了很多,也许鸟分类和科普的讲座也上了不少,但关于小鸟生病受伤救助类的知识,你也许从未接触过。果酱邀请了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会员,国际鸟类兽医师唐国梁医生讲讲鸟类的生理指标和在鸟儿受伤时,我们如何帮助它们。

一、鸟的分类

绝大部分的鸟类具有的飞行能力使其能存在于多样的栖息环境,进而发展出完全不同的食性。鸟纲分为三个总目,分别是不能飞行的平胸总目及企鹅总目,以及大部分能够飞行的突胸总目,共33个目多种不同的品种,其中最大的目为雀形目,有多个物种,最小的目为鸵形目,只有一个物种,即鸵鸟体重可达数十公斤。体型最小的蜂鸟仅有2g,最大的是不能飞行的鸵鸟,能飞的鸟中体型最大的是安第斯兀鹫,可达15kg。

鸟属于恒温动物,体温一般在38.5-42度,高于哺乳动物。其基础代谢速度也远高于同等体重的哺乳动物,此外,鸟的脂肪储存较少,一旦进食不足或发生恶病质时很快就能将肌肉消耗,表现为胸骨上肌肉变尖。羽毛兼具散热及保温的功能,当环境温度低的时候,廓羽下的绒羽能够提供保暖能力,当气温进一步降低时,鸟儿可以通过蓬松羽毛保温,并抖动胸肌产热,头部埋在翼下可减少12%的热量流失,采取蹲坐姿可以减少40-50%的热量流失。而当需要散热时,可以通过展开翅膀并抬高肩胛骨羽毛暴露颈背部裸区提高散热效率,还会张嘴急促喘气来快速降低体温,当鸟类飞行时,气囊的大表面积也能帮助鸟儿排出高速飞行时产生的热量。

二、与飞行相关的特殊结构及特点

呼吸系统:

与哺乳动物的肺泡结构不同,鸟类的气体交换部位为副支气管,其后连接气囊。鸟类无横隔,靠肌肉运动调节气体通过肺进出气囊。气囊位于肺部的腹外侧缘分布,一般有8或9个气囊,分别是颈部气囊,锁骨气囊,前胸气囊,后胸气囊和腹部气囊。这一结构使鸟儿每次呼吸过程可以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大大提高获取高速代谢所需氧,同时,也能带走代谢所产生的热。此外,气囊结构还有增强鸣唱声音,降温,在脏器间提供缓冲,冷却睾丸保护精子,水鸟提供浮力等许多的作用。

鸟类的气囊结构内部没有血管的分布,没有营养的供给细菌不易繁殖,而一旦环境中的真菌孢子进入气囊就可能在其中大量增殖造成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因此,人工饲养鸟类时定期消毒及通风对保证鸟儿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鸟类的发声音器官为鸣管,一般来说体型越大的鸟类鸣管越粗,发声更大更低沉,体型越小声音越小越尖锐。

循环系统:

心脏大小较同体型哺乳动物大,虎皮鹦鹉飞行时的心输出能力是犬的7倍。鸟类的血液红细胞带细胞核,为卵圆性,雀形目小鸟的红细胞体积更小,使得有更大的表面积以满足飞行时的高速的代谢需求。鸟类血液中参与凝血的是凝血细胞,其与血小板同源,配合其他凝血因子,鸟类的凝血速度较哺乳动物快。

神经系统:

大部分的鸟类小脑比大脑发达,这使得鸟类拥有非凡的运动能力。鸦科及鹦鹉的大脑相对其他品种较为发达,属于鸟类中的高知识分子。乌鸦喝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不仅如此,科学家发现,多种鸟类也具备使用工具的能力,并且其他鸟能够通过观察学习掌握这一能力。鸟类大都具有大型的视页,配合占头部比例巨大的眼球,使大部分鸟类有着出众的视力。

泌尿及生殖系统:

出于飞行减轻体重的目的,肾脏代谢尿酸而非尿素,这大大减少了代谢尿素所需要的大量水分。但是一旦鸟类产生肾脏损伤,可能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罹患痛风病,包括内脏型及关节型痛风两类。

随着季节变换,短日照过度到长日照时,由于激素调控引发季节性发情,性腺发育增大,在非发情季节,生殖系统萎缩,以减轻体重。八哥在繁殖季节与非繁殖季节性腺大小可差别为倍。绝大部分雌性个体仅保留单侧卵巢,即左侧卵巢,右侧卵巢退化,以减轻体重。

消化系统:

整体消化系统短,以减轻体重适应飞行。不同种类的鸟有着不同形状及构造的喙部,这也与其物种的食性有关。嗉囊是消化道中段一个特化的膨大结构,有储存及食物软化甚至初步化学消化食物的功能,鸽子和部分鹦鹉的。有些鸟类包括部分猛禽的嗉囊退化。鸽子及一些鹦鹉在育雏期内嗉囊能分泌嗉囊乳,返流饲喂幼鸟。

喙:

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鸟嘴,它是鸟类消化系统最前端,不同的鸟类喙部的结构不同,这也相应的决定了其食性的不同,猛禽锋利的喙帮助撕扯猎物,鹭鸟尖长的喙有利捕鱼,鸭子密布滤齿的喙部帮助过滤水分,留下固体食物。

胃:

分为前部的腺胃和后部的肌胃,腺胃主要有分泌消化液,储存食物及向肌胃推送食物等功能。因为鸟类没有牙齿,食物的研磨主要在肌胃中完成,很多鸟类需要吃下砂砾在肌胃中帮助研磨食物,在食肉鸟类中,肌胃的研磨作用相对较小。

肝脏:

分泌胆汁,可帮助乳化脂肪,同时包含淀粉酶及脂肪酶用以帮助消化。鸽子及一些品种的鹦鹉没有胆囊结构,通过肝小肠管直接将胆汁分泌到十二指肠。胆绿素是主要的胆色素,当鸟排出的尿酸盐颜色发绿时可能提示肝脏存在问题。八哥等鸟类肝脏细胞中储存高浓度的铁,会引发铁质蓄积症,应控制其铁元素的摄入量。

骨骼肌肉:

轻量化且高度融合,皮质较薄,但存在大量骨小梁结构增加强度。脊椎及四肢许多骨骼融合,形成牢固且轻量的骨架。气囊延伸到骨内,包括肱骨、乌喙骨、骨盆、胸骨及脊椎等主要骨骼的骨髓腔。头骨具有蜂窝状的气室。龙骨的结构使得大量胸肌能附着在上,即能为飞行提供动力,也完美的分配了重心。

含气骨给鸟类带来飞行的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缺点,一旦骨折,会形成锋利的断茬,很容易形成严重的软组织损伤甚至形成开放性骨折,而一旦含气骨开放性骨折,则可能造成深部呼吸系统感染。

羽毛:

鸟类的羽毛是其与其他动物差异最大的一个结构,这一结构也赋予了鸟类的飞行能力。从真皮内的羽毛毛囊生长出新的羽毛,在羽毛生长过程中其中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因此也被称为血羽,随着羽毛的生长,包裹在外面的羽鞘逐渐打开,露出里面的羽轴,羽枝及羽小枝。通常鸟类每年换羽2次,春秋季各一次。在换羽期间如果受到外界压力影响或营养不良,可能在新羽上形成恶斑,使得羽毛变得非常脆弱易断。因此在换羽期保证营养及避免压力及应激至关重要。

三、北京地区常见鸟类

麻雀是城市中最常见到的鸟类,他们生活在绿化带,屋檐下及建筑中,体型非常小,体重只有15g左右。在清晨和下午4-5点时,时常能听到它们叽叽喳喳的叫声。

喜鹊和乌鸦也是城市中很常见到的野鸟,北京有分布的常见喜鹊有三种,城市里最常见的就是黑白花纹的喜鹊;城市中绿化比较好的区域也能见到体型较小的灰喜鹊,全身灰色,蓝黑色的头部;另一种喜鹊比较少见,主要在北京的远郊区县的山里,它长着长长的花尾巴,有红色的喙,它的名字叫红嘴蓝鹊。

乌鸦也经常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出现,我们经常见到的包括大嘴乌鸦,小嘴乌鸦,秃鼻乌鸦,他们经常也会混群活动,在北京的冬季每天早晚几乎可以看到他们上下班一样的固定飞行路线,早上从城市中央出发飞往郊区觅食,晚上回到城里过夜,这一行为是基于城市的热岛现象,在冬季夜晚城区的温度会比郊区高好几度,乌鸦非常聪明,发现并利用了这一现象,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学院南路这一条大街,每年冬天的夜晚这条路上路边的大杨树上就会落满乌鸦,整条街上会有数万只之多。而到了春季夏季,出于繁殖目的,它们又再次分开,扩散到城市及郊区的各个角落。

前面介绍的这几种鸟类不但在北京常见,而且一年四季都能见到,这样的分布习性我们称之为留鸟,与之相对的概念就是候鸟。北京最有名的候鸟就是燕子了,每年春天来北京,冬天去南方越冬。在北京我们最常见到三种燕子,分别是家燕,金腰燕和楼燕,每当阴天快下雨的时候燕子会飞的很低,这是因为燕子的食性主要捕食飞行中的昆虫,由于下雨前空气湿度大,昆虫会贴近地面飞,所以燕子也就跟着飞的很低了。

城市中最常见到的猛禽是红隼,一种中小型日行性猛禽,它们主要以小型啮齿类动物及麻雀为食,在繁殖季节,可能会占据喜鹊的巢进行繁殖,鸠占鹊巢说的应该就是红隼吧。夜晚的城市中我们可能会见到夜行性猛禽-猫头鹰,在北京有十几种猫头鹰分布,最近颐和园的三只鹰鸮宝宝失踪引起了广泛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ksmz.com/mbyyy/87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