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   

狭义之“精”与广义之“精”

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素问》,下部《灵枢》。认为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在中医学理论中,“精”的概念虽有多种含义,但大致来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之“精”,是指具有繁衍后代和促进生长发育作用的生殖之精,这是中医学“精”概念的初始含义。

广义之“精”,是指人体内的气血、津液、骨髓、脑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一切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这是从精华、精微之意的角度出发,对“精”的初始含义的延伸。

广义的“精”的概念与古代哲学中对于“精”的认识相通,均为构成物质和生命的本原。假如以文字学和考据学角度来看,在《黄帝内经》中,精一共有十多种含义,因与本文关系不大,故从略。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人体精气的存在是以精神、形神、体用统一为前提的,阴阳离绝,生命走到终点时,精气便当离绝;而当神离去之时,人体精气便也不复存在,所留存的虽仍可勉强称为构成万物的物质,但已非生命之精气。

先天之精于后天之精

人体精气的种类在《黄帝内经》中较多,按精的来源又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精即生殖之精,后天之精为水谷之精、脏腑之精等。

1.先天之精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说:“故生之来谓之精。”《黄帝内经·灵枢·决气》篇也说:“两神相搏(抟),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这种精,就是先天之精,它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也是人体功能活动的源泉,故《灵枢·经脉》又说:“人始生,先成精”。

古人通过对“男女媾精,胎孕乃成”的观察和体验,认识到男女生殖之精的结合能产生一个新的生命个体。《灵枢·天年》认为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循”。可见,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是与生俱来的精,谓之先天之精。然而在胚胎形成之后,直至胎儿发育成熟,全赖女子胞中气血的养育。因此,先天之精为原始生命物质,主要贮藏于肾。

2.后天之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又称“水谷之精”。人出生之后,要赖脾胃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将饮食化生为水谷精微,以营养各个脏腑组织,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使机体不断发育、成长和壮大。水谷之精由脾胃化生后贮藏于五脏。如《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说:“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由于这部分精微来源于后天,故称为后天之精。

人体之精虽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但两者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首先,人始生于先天之精,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的化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人诞生以后,又需要后天之精的充养,使先天之精得以传承。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脏盛乃能泻”。说明藏于五脏中的精气充盈豁达,则流归于肾,又转化为生殖之精,以繁衍后代。可见先天之精是生身之本,后天之精是养身之源。因此,无论是先天之精或是后天之精的匮乏,都可能引起精虚不足而致病。

本书所说的“伤精”,重点指的是“狭义之精”,即是指具有繁衍后代和促进生长发育作用的生殖之精,此精藏于“肾”,故又称为“肾精”。在古代将“伤精”多数称之为“肾亏”,表现为:头晕耳鸣、发脱齿摇、健忘迟钝、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双足无力、膝下冰冷、骨质脆弱,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痛经等。

因为“狭义之精”亦是“广义之精”的一部分,是由人体内部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演化而成,因此伤“狭义之精”,其表现不仅限于生殖之精的匮乏,更广泛见于“广义之精”的不足。

本文作者彭鑫,文章摘选自《彭鑫谈伤精与养精》,转载及引用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往期热门文章推荐: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可是现代人80%阳气不足

※“火”在肺里,咳嗽;“火”在肝里,失眠;“火”在胃里,口臭!

※罗大伦:痛风病的神奇解决方案—乌鸡白凤丸

※“滚背法”,一招预防几十种病,在家就可以练哦

版权声明

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彭鑫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能完全治愈吗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ksmz.com/mbyyy/76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