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事故造成的人体创伤已经成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感染是创伤后公认的并发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适时地抑制初次暴露微生物的定植、繁殖过程,从而减少创伤后的感染及其并发症。 由于创伤导致的失活组织和伤口异物容易发生感染,在创伤早期应用抗菌药物与清创冲洗手术,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的发生,特别提出的是早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对感染的控制影响效应大于早期的清创手术。创伤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 创伤可以造成组织失活、血肿、组织缺血,外来异物均可能被细菌污染,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应该在伤后3h内尽快使用。伤后3h内是预防用药的“黄金时间”,在这一时期机体呈急性反应期,局部的充血反应有利于药物的弥散并发挥其抑菌或杀菌作用。 抗菌药物的选择 针对创伤路径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选择有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 皮肤软组织创伤 根据致伤的因素、部位、范围、伤口的清洁程度综合考虑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通常选择头孢唑啉针静脉给药。此外,根据病史及伤口类型,应及时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治疗。 创伤开放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根据皮肤创口损伤及污染程度分为3型:Ⅰ型为皮肤创口<1cm且清洁;II型为皮肤创口>1cm,但无广泛软组织损伤和撕脱;Ⅲ型为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皮肤创口>10cm,伴有广泛的软组织或创伤性截肢。 根据开放性骨折类型选择抗菌。手部的开放性骨折或其他部位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轻微,不需要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如需要用可以选择一代头孢菌素。Ⅲ型开放性骨折患者,除考虑革兰阳性菌外,还要覆盖革兰阴性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对于Ⅱ型和Ⅲ型可以使用氨基苷类抗菌药物,不主张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此类药物对骨折愈合可能有不良影响,甚至增加感染风险。对于有粪便或潜在梭状芽孢杆菌污染的开放创口的患者,可以使用青霉素预防厌氧菌感染。 开放性颅脑损伤 开放性颅脑损伤是指头皮、颅骨、硬脑膜和脑组织暴露在外界的损伤,由于手术术野污染,术中侵入性的操作过程可能造成颅内血管或脑组织细菌感染的机会增多,致使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概率增加。 胸部创伤 闭合性创伤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可以不常规使用抗菌药物。 腹部创伤 腹部创伤特别是开放性腹部损伤容易发生感染。腹腔感染主要源于胃肠内容物,病原菌为混合细菌感染,推荐术前抗菌药物的使用应覆盖需氧菌和厌氧菌。 眼球损伤 开放性眼球损伤发生感染后果很严重,应及时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推荐使用左氧氟沙星0.5g静脉滴注,同时局部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时间应持续1周。 颌面损伤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在颌面及颈部创伤中常常使用,可使用克林霉素替代。 动物咬伤 动物咬伤后感染的病原菌来自于动物口腔,各种细菌引起的混合细菌感染是动物咬伤常见的并发症。有报道称动物咬伤24h内多为败血性巴斯德菌感染,应选用环丙沙星及复方磺胺甲唑,超过24h可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加甲硝唑抗感染治疗。 创伤后的抗菌药物治疗应采用最短疗程,一般不超过3d。如果有多个伤口存在,持续用药时间因开放性伤口、排液或外固定装置而延长。 通常选择常规剂量给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创伤性失血的患者,考虑到伴有体液流失,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应该追加2~3倍。 注意事项 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预防用药,针对头孢菌素过敏者,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替代;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苷类药物。鉴于国内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预防用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创伤感染学组,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创伤学组.创伤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专家共识[J].中华创伤杂志,,32(10):- [2]《创伤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专家共识》解读,医药导报,,36(12):- [3]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药品器材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43号)[S],中国政府网,:3. 医脉通赞赏 长按北京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哪里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