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大禁毒教育宣传力度,增强人民群众对毒品的认知力、辨别力,提高防毒、拒毒意识,3月25日,坦洲公安联合镇禁毒办、中山市益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安社区在海伦印象小区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活动中,民警向社区居民发放禁毒宣传单、禁毒教育手册,引导群众参观禁毒宣传展板、仿真毒品模型等,向在场群众进行讲解,详细介绍了毒品的种类、特征及危害性。工作人员告诫群众,在陌生环境里不能随意与陌生人搭讪、不随意接受陌生人的饮料及食品,要提高警惕,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同时引导居民积极举报种毒、制毒、贩毒、吸毒等违法犯罪线索,参与到禁毒行动中来,为禁毒工作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宣传活动,共发放禁毒宣传单、宣传手册余份。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了毒品给个人、家庭及社会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引导社区居民远离毒品,使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更加深入人心,有效普及了毒品的危害及相关的法律知识,为营造浓厚的全民禁毒氛围打下坚实基础。

毒品基础知识

一传统毒品

海洛因

其他常见名称:二乙酰吗啡,俗称白粉、白面

毒性:具有镇痛、镇静、镇咳、平喘、缩瞳、催吐、抑制呼吸、精神欣快、影响内分泌等作用,可经消化道、粘膜和肺等途径吸入,可引起呼吸衰竭,导致死亡。使用后有短暂的欣快感,疼痛消失,迅速出现头昏、乏力、眼花、心慌、呼吸困难、肢体湿冷、紫绀、昏迷、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海洛因的致死量为0.12克至0.15克。

成瘾及戒断症状:滥用者会出现瞳孔缩小、畏光、肌体消瘦、说话含混不清、皮肤发痒、免疫功能降低等症状;并发症有艾滋病、肝炎、梅毒、肺炎及肺水肿等。戒断时出现:初时流涎、流涕、流泪、出汗、焦虑、频繁哈欠、失眠等;继而厌食、瞳孔扩大、恶心、呕吐、腹绞痛等。

鸦片

其他常见名称:医学名阿片,俗称大烟、烟土、阿芙蓉等,是从罂粟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药品。

毒性及滥用症状:鸦片的药理作用主要是由吗啡、可待因及那可汀所引起。鸦片具有镇静、止泻及止咳功效,但是吗啡、可待因、蒂巴因都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属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鸦片中毒的轻度症状表现为初为极度兴奋,继而口渴,心烦,疲乏,嗜睡及瞳孔开始缩小;中度症状表现为深睡,唤醒后意识不清,并伴有恶心现象;重度症状表现为脉搏变慢,昏睡不醒,体温下降,反射消失,呼吸变慢,最终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阿片致死量为2克至5克。

成瘾及戒断症状:面无血色,肌体消瘦,目光无神,瞳孔缩小,失眠,整天无所事事,机体先天免疫功能逐渐丧失,易并发多种疾病,最终死亡。戒断症状一般在停药后4至8小时出现,于36至48小时达到顶峰。典型症状包括:初时流涎、流涕、流泪、出汗、焦虑、频繁哈欠、失眠等;继而厌食、瞳孔扩大、皮肤起鸡皮疙瘩、恶心、呕吐、腹绞痛等;最后血压升高,肌肉和关节酸痛,出现脱水,全身性不适加重。

吗啡

物理性质:纯品吗啡系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

毒性: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因而吗啡的中毒症状、成瘾症状及戒断症状多与鸦片相似。吗啡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上,对呼吸中枢的麻痹作用为致死的主要原因。急性中毒表现为颜面潮红、疲倦、眩晕、恶心、呕吐、动作不协调、状如酒醉、意识朦胧、昏迷、反射消失、体温、血压下降,两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大、脉弱不规则、呼吸浅慢或出现潮式呼吸,多在中毒6至8小时发生肺水肿和呼吸麻痹而死。

成瘾与戒断症状:吗啡具有较强的药物成瘾性,一般连续使用1至2周即可出现耐受性,滥用剂量是普通治疗量的20至倍。对吗啡成瘾者突然停用可出现戒断综合征,表现为流泪、流涕、出汗、瞳孔散大、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体温升高、呕吐、腹痛、腹泻、肌肉关节疼痛及神经、精神兴奋性增高,如惊恐、不安、打呵欠、震颤和失眠等,严重者还会出现虚脱和意识丧失。长期滥用吗啡可导致精神不振、消沉、思维和记忆力衰退,并可引起精神失常、肝炎等,严重的会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可卡因

化学名称:又称苯甲酰甲基芽子碱、甲基苯甲酰爱冈宁、古柯碱,是一种从古柯树叶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

毒性及中毒症状:过量吸食可卡因会引起震颤、眩晕、肌肉痉挛、激动不安、被迫害感、头痛、出冷汗、面色苍白、脉搏微弱且急促、恶心、呕吐、昏迷等不良反应。长期吸食可卡因,会引起紧张、兴奋、极度激动不安、敏感度加强、情绪波动、无法入睡、性无能、反射作用加强、食欲减退、精神紊乱、筋疲力尽。大剂量服用可卡因则会抑制心肌而引起心力衰竭,并严重抑制脑部的呼吸中枢,导致精神错乱、呼吸浅急及不规律、抽搐、惊厥和失去知觉,进而引致死亡。

滥用症状:可卡因是一种强效的中枢神经兴奋剂,通常表现为产生欣快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好动、健谈或作个人静思、食欲减弱、睡眠需要不迫切、延迟身心疲劳感觉、强烈的自信心和驾驭感觉、迅速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

大麻

大麻是一年生植物,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有60多种具有类似的化学特性,因此被统称为大麻素。

毒副作用及滥用症状:精神活动方面,大麻可让使用者产生愉悦感,改变心境以及对事物的主观感受,损伤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大剂量使用可造成幻觉、妄想、精神失常。身体方面,短期使用效果包括镇静、充血、心跳加快、肺部刺激咳嗽、食欲增加以及血压降低等。而吸食大麻的人会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如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长期大剂量使用大麻可引起脑退行性变化的脑疾病、严重的行为损伤、免疫系统抑制和神经疾病等。长期服用高剂量的大麻,一旦停吸后会导致身体戒断症状,包括头痛、颤抖、出汗、胃痛和恶心。戒断症状还包括一些行为症状,如:坐立不安,易怒,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大麻依赖以心理依赖为主,躯体依赖较轻,不易产生耐受性。

二合成毒品

冰毒

化学名称:甲基苯丙胺、去氧麻黄碱、甲基安非他明

毒性及滥用症状:少量服用表现出精神振奋、清醒、机敏、话多、兴致勃勃、思维活跃、情绪高涨,而且长时间工作或学习无疲劳感、无饥饿感。长期滥用可造成慢性中毒、体重下降、消瘦、溃疡、脓肿、指甲脆化和夜间磨牙。静脉注射方式滥用者可引起各种感染合并症,包括肝炎、细菌性内膜炎、败血症和艾滋病等。严重者出现精神错乱、性欲亢进、焦虑、烦躁、幻觉状态。思维方面从最开始的多疑、敏感发展为偏执观念或妄想,并伴有相应的情绪变化。在妄想支配下滥用者可采取冲动甚至自杀或杀人等暴力行为。过量使用冰毒可导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麻古

麻古即含甲基苯丙胺的片剂,又称麻谷、麻果。

毒性及滥用症状:因麻古的主要毒性成分是甲基苯丙胺,所以其毒性、滥用症状、体内过程与冰毒晶体相同。

摇头丸

摇头丸一般是指含有致幻型苯丙胺类兴奋剂成分的片剂和丸剂。服用后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度、摇头扭腰、嗜舞、妄想、不知羞耻、性冲动及幻觉和暴力倾向,故俗称为“摇头丸”。

常见的品种: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3,4-亚甲二氧基苯丙胺(MDA)等。下面以MDMA为例介绍:

毒性:MDMA滥用者既需要它的兴奋作用又需要它的致幻作用,更欣赏其致幻作用。MDMA能造成永久性的脑细胞损伤和非永久性损伤肝细胞,严重中毒者可发生脱水和突发心脏病。

滥用症状:大剂量服用MDMA常有听觉和视觉改变。表现在身体器官方面的症状,包括血压升高、心律、脉搏加快,严重时出现肌肉紧张、不能自控的咬牙、口干、手部颤抖、恶心,有的出现疲劳、出汗、视物模糊、焦虑和精神失调。即使是中等剂量MDMA也会产生严重的体温升高、心血管功能障碍、黄疸及抽搐。长期滥用MDMA出现的副作用还表现在心理障碍,如心理混乱、抑郁、失眠、焦虑及神经错乱,接近半数的滥用者有恐慌和妄想症。MDMA能使精力分散、动作不协调,因此强调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无法很好完成,特别是对司机,服用MDMA后开车十分危险。

“开心水”

“开心水”也被叫做HAPPY水,是一种无味、透明、液态的毒品,一般含有冰毒、氯胺酮、苯丙胺、MDMA等毒品成分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不同案件缴获的“开心水”中的成分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开心水”的成分多为中枢神经兴奋剂,服用后可以兴奋人的中枢神经,具有欣快、警觉和抑制人食欲等一系列作用,重复使用会使人上瘾。“开心水”中毒一般表现为多话、头痛、错乱、高烧、血压上升、盗汗、瞳孔放大、食欲丧失等。如果大剂量使用会引起人精神错乱及思想障碍,有人会出现类似于妄想性精神分裂症的情况,变得多疑并出现种种幻听。

“神仙水”

“神仙水”一般指γ-羟丁酸(gamma-hydroxybutyrate,GHB),γ-丁内酯(gammabutyrolactone,GBL)、1,4-丁二醇(1,4-butanediol,1,4-BD)也能产生类似效果。

GHB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目前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第一类精神药品,通常滥用的是其钠盐,为白色粉末。滥用群体经常将GHB、GBL和1,4-BD掺入酒精中饮用。低剂量GHB(约0.5克至1.5克)进入人体会影响人脑部正常的传导物质的运输,能引起松弛、平静、性冲动、中等欣快感、情绪热烈,令人舒适的睡意。高剂量GHB可以引起松弛、欣快、混乱、嗜睡、恶心、呕吐、易激动、眼球震颤、外周视觉丧失、幻觉、短时健忘症。如果摄入过量,则会心搏徐缓,有可能发生痉挛性肌肉收缩、神志不清、谵妄、抽搐、昏迷、肝衰竭、呼吸抑制、呼吸暂停、低血压和吸入性肺炎;中毒者还可能因呕吐使呼吸道梗阻而窒息而死。GBL和1,4-BD口服后可在人体内迅速水解成为GHB,因此其滥用效果与GHB几乎相同。

三新精神活性物质

氯胺酮

其他常见名称:俗称K仔、K粉

毒性:使用剂量愈大、毒副作用愈显著。急性中毒症状包括:行为症状,表现为兴奋、话多、自我评价过高等,理解判断力障碍,可导致冲动,如自伤与伤害他人等行为。精神症状,表现为焦虑、紧张、惊恐、烦躁不安、濒死感等。躯体症状,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气急、大汗淋漓、血压增加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眼球震颤、肌肉僵硬强直、构音困难、共济运动失调、对疼痛刺激反应降低等;严重者可出现高热、抽搐发作、颅内出血、呼吸循环抑制,甚至死亡。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清晰度降低、定向障碍、行为紊乱、错觉、幻觉、妄想等以谵妄为主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合成大麻素类

合成大麻是一系列具有类似天然大麻素作用的人工合成物质。吸食合成大麻素能产生比天然大麻更为强烈的快感,这导致合成大麻素迅速蔓延,已成为新精神活性物质中涵盖物质种类最多、滥用也最为严重的家族。

毒性:一般认为它们的成瘾性和戒断症状类似天然大麻,长期吸食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精神错乱,同时也存在致癌的风险。

卡西酮类

毒性:历史上,一些卡西酮类药物曾用作抗抑郁和抗震颤麻痹的药物,但最终都由于成瘾和滥用的问题而退出使用。吸食卡西酮类物质能导致类似甲基苯丙胺的兴奋作用和类似麦角酸二乙胺(LSD)的致幻作用,同时还伴有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反应。同时,由于卡西酮类物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中枢的能力较弱,滥用者往往会加大用量并持续吸食以获得预期的兴奋感,从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大脑损伤。目前滥用此类药物导致精神错乱、自残及暴力攻击他人的案例已有很多报道。

芬太尼类

芬太尼属于阿片类物质,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均为芬太尼的衍生物,是人工合成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药理作用与吗啡类似。

目前有报道的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约60余种,目前我国已列管了卡芬太尼、呋喃芬太尼等23种,涵盖国际禁毒公约管制的全部芬太尼类物质。

毒性:吸食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副作用是瘙痒、恶心、呼吸抑制;由于此类物质药效较强,极少量的摄入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乃至危及生命,美国已出现上万起滥用芬太尼类物质致死案例。

苯乙胺类

在低剂量摄入后,它们主要产生类似吸食苯丙胺类药物的兴奋作用;在高剂量摄入后,则产生类似吸食麦角酸二乙胺(LSD)和麦斯卡林的强烈致幻作用。长期滥用该类物质导致精神错乱的案例也已有出现。

滥用症状:该类物质具有兴奋能力强、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一次大量使用会导致心动过速、血压上升、肝肾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症状,甚至可以引发抽搐、脑中风致死。长期滥用则会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退行性病变,使滥用者精神错乱,出现妄想和抑郁等症状。

植物类

植物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恰特草(Khat)、卡痛叶(Kratom)、鼠尾草(Salviadivinorum)。

——恰特草原产于非洲及阿拉伯半岛,主要活性成分为卡西酮,具有兴奋和轻微致幻作用。由于卡西酮的降解,恰特草一般以新鲜的植物出售,但也有卖干叶子的,和酒精提取物的。吸食方式一般是咀嚼恰特草的叶子和嫩芽,也有沏茶的。

——卡痛叶原产于东南亚,主要活性成分为帽柱木碱和7-羟基帽柱木碱,具有类似吗啡的麻醉作用。卡痛叶的新鲜叶子一般是咀嚼,干燥叶子的粉末一般是口服或煮茶。

——鼠尾草原产于墨西哥,主要活性成分为二萜类物质,具有强烈致幻作用。鼠尾草一般以种子或叶子出售,但也有卖液体提取物的。鼠尾草的新鲜叶子一般是咀嚼,或是捣碎冲泡饮用,干叶子以抽烟的方式吸食。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蓝岳

责编:马迪

执行总编辑:邓文杰

总编辑:刘宗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ksmz.com/mbyyy/111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