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开学了,不少家长忙着给孩子配防蓝光眼镜。

到底配还是不配?是个令人纠结的难题。

有人担心电子产品对孩子眼睛有损伤,有人又担心防蓝光眼镜反而容易造成近视。

专家给出的建议是不需要配防蓝光眼镜,只有养成合理的用眼习惯,才能预防近视。

这样就够了吗?

家长们肯定还是不能安心的。因为现在的小孩子随时都会接触到电子产品,有的已经上瘾了,要养成合理用眼习惯谈何容易。更有甚者是这种态度:小孩那么小,不玩手机能干嘛呢?……

有一次和小鱼妈妈直播,小鱼妈妈分享了她管理7岁的小鱼同学玩手机游戏的小技巧,可以分享给大家:首先他想要玩手机游戏,可以,但是要约定好时间,比如10分钟或20分钟,如果到时间了还不能交还手机的话,那第二天玩游戏的时间就缩短成5分钟……(详细内容可以点开下方视频观看)

还别说,这个小“惩罚”还真解决了小鱼同学玩手机的问题。因为小鱼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帮他养成了阅读习惯,他对于阅读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所以就能自觉控制玩游戏时间了。

电子产品那种绚烂的声光确实能吸引到孩子,但对于已经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来说,这些电子产品,他们就可以适当免疫。

再举个身边的例子。

去年春节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侄女正在看电视里一集又一集连续播放的小猪佩奇。她爸爸喊了几次要她去睡觉,可是她还是纹丝不动。怎么办?这就是看电视上瘾呀。

后来她爸爸突然改变策略,说咱们上楼,爸爸给你讲故事吧。我侄女一听,立马就站起来了,虽然看起来还有点不舍,但还是毅然跟爸爸上楼了。那时候虽然她只有4岁,但已经养成了每天睡前阅读的好习惯。

我举的这两个例子,都是身边的人。他们都是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只要阅读姿势端正,就比看电视和玩手机对眼睛好太多。

这就是“预防”近视第一招——阅读纸质书。

有家长可能就要问了:那怎么给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呢?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该读哪些书?

其实,我们都知道,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习惯养成以后可以说是一劳永逸的。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养成阅读习惯的时间也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一开始一定要有爸爸妈妈的鼓励、陪伴和交流。可以是讲故事的形式,也可以是爸爸妈妈读、孩子听……

同时,每天最好能固定一个时间段,慢慢帮孩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当然,如果能给孩子创造一个阅读的小环境,在他阅读时不要去打扰他就更好了。等孩子有一些阅读基础后,我们可以买一些孩子喜欢读的书,再慢慢扩大他的阅读视野。

一个好妈妈可能要花2-3年的时间陪伴孩子阅读,很辛苦,但是经过几年的阅读之后,孩子一旦养成了阅读习惯,可以说今后的学习就不在话下。

理想的状态,就像小鱼一样,他现在上一年级,每天的作业,在妈妈下班之前尽量自己完成,除非一些特别有疑问的可以回来问妈妈。然后,就可以省下来时间跟妈妈做更多的阅读交流和话题讨论了。而不是坐在那里死磕作业,鸡飞狗跳。

那么小孩子到底该读哪样的书呢?选书的关键,我们以前也聊过,主要是看内涵、看颜值、看灵魂。

内涵,读的书要让孩子有收获,提升阅读能力,而不是浪费时间;

颜值,也就是图书装帧设计以及内文用纸。图书设计的好,孩子看上去赏心悦目,自然就爱不释手。还有就是内文用纸,开头时我们聊到保护眼睛的问题,你别看这小小的纸张选择,也有大门道。简单地说,看上去比较暖色的纸张,比那种特别白的纸更加护眼。

灵魂,有灵魂的书,能够影响孩子的精神成长。

比如这套《中文分级阅读文库》,就是一套有颜值,有内涵,有灵魂的书。

有颜值

之所以说它有颜值,是因为每一本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又充满童趣的;

内文的排版也很舒朗,字体较大(小字害人眼,给孩子选书,尤其是低段的孩子,字体一定要大一些);

插画精美,画风生动活泼,充分吸引孩子的眼球;

用纸用墨,那是更讲究了;并且K1阶段的图书,都配上了拼音。

有内涵

丰富性

我们小时候上学的时候,大人们往往担心这个孩子只喜欢某一门课,会不会偏科呀?读书也一样,很多人可能就是喜欢某一个方面的图书,比如喜欢文学的人,就只读文学作品,喜欢科学的,就只读科普作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长大以后,按照自己的阅读口味去选择就行。可是作为小孩子,人生才刚刚开始,未来有着无限可能,他的阅读可不能局限了哦。更何况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开放和多元,读不同领域的书,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孩子阅读的视野也一定要开阔。

本套文库就特别重视这一点。主题很丰富,比如,写儿童成长故事的,如《我的妈妈是精灵》《像鹰一样滑翔》;与动物有关的,如《黎达动物故事》《小鹿斑比》《西顿动物故事》;与生命有关的,如《查理和我的旅行》《青鸟》《小王子》;传统文化的,如《中国神话和传说》《中国古代人物故事》《中国民间故事》……

体裁也很丰富,有童话故事,儿童小说,戏剧故事,自然文学,幻想小说,人文科普……小学阶段该接触的体裁应有尽有;

作家阵容同样丰富,国外的作家先不说,尤其是精选了国内的老中青三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作品,这样更能体现出语言特色的丰富性。

经典性

经典,不言而喻,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像《彼得兔的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兔子坡》《小王子》……

在这里有个误区,是不是只要尊重儿童现在的阅读口味和兴趣,就是真的尊重儿童、尊重童年?孩子可以不读经典吗?

长篇大论就不说了,只消一个比喻:

如果把一些非经典的普通读物比喻成快餐,那么经典就是非常高级的营养品了。想要更好地成长,这样的高级营养品那就是必须的。

儿童性

亲近母语的所有产品,都是以儿童为本位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权威性

为什么说这套产品权威呢?国外作品都要翻译过来的,如果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同一本书,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译本,译文水平良莠不齐,一般读者难以鉴别出好坏。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平时读的《安徒生童话》真的是安徒生写的吗?呃……这不是废话吗?还真不是。因为市面上有很多《安徒生童话》就是一些人改写的。比如《丑小鸭》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很多版本都是在原版的基础上随意地删改,甚至人物、情节、结果都改的一塌糊涂。

这本果麦出品的《安徒生童话》选的译本就是叶君健先生翻译的,编辑没有任何删改。叶先生的译本是世界上最好的两个译本之一(另一个是美国的译本)。

再比如《原来如此的故事》,曹明伦先生的译本可以说是公认最好的了,在市面上流通非常广泛,那你为什么要选亲近母语出的这个版本呢?不去选其他更便宜一点,或者是出版社更好的呢?原来,这个译本是经过曹先生又进一步的修订完善的,可以说是市面上最好的版本了。

科学性

说到科学性,这就引到中文分级阅读文库非常核心的一个点了,那就是它的分级标准,为什么要选这72本书,为什么这个阶段的孩子要读这些书呢?

这就涉及到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比如说他的语言发展啊,思维发展啊……以及对孩子的阅读能力的要求,文本的难易程度,要将这三者做一个完美的匹配才行。

这靠的是亲近母语20年的儿童分级阅读研发经验,以及国内外的各种分级标准参考。这套书背后的中文分级阅读标准,就体现了这套产品的科学性。

所以,丰富性、经典性、儿童性、权威性、科学性就是这套文库的内涵之所在。

那么它的灵魂是什么呢?

有灵魂

人们常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市面上这么多好书,这么多语文学习产品。亲近母语的这套文库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它好在哪里呢?

除了上面说的颜值不俗,内涵独特,还有一个核心就是灵魂在线了。

这个灵魂啊,其实就体现在亲近母语核心教育理念的最高层目标上——育人,也就是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除了那些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核心素养,更突出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具备完整人格、精神明亮的人。

与其犹豫是否要配防蓝光眼镜,还是回归传统:好读书,读好书,让孩子的眼睛清明,精神明亮起来吧。

这就是咱们的第一招。

中文分级阅读文库K1

K1:6-7岁适读。多以短篇故事合集为主,非常适合亲子共读或孩子自主阅读。

中文分级阅读文库K2

K2:7-8岁适读。由短篇合集和完整中长篇组成。适合孩子开启自主阅读。

中文分级阅读文库K3

K3:12册中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帮助8-9岁阶段孩子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扩展他们的知识范围。

中文分级阅读文库K4

K4:12册中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帮助9-10岁孩子提升学习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自我发展愿望。

中文分级阅读文库K5

K5:12册中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帮助10-11岁儿童阅读童话、古典小说、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动物故事,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中文分级阅读文库K6

K6:12部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童话、小说、科幻和戏剧作品,四大类型,提升11-12岁阶段孩子视野和格局。

那第二招呢?

还是接着来看看眼科专家的意见吧。

1

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2

3个“20”:近距离用眼20分钟以后,要看20英尺远的物体,再休息20秒;

3

要保证用眼环境光线明亮:室内的光强应该在-勒克斯以上,光强要均匀,不能只是台灯亮,房间是黑的;

4

保证户外运动的时间:建议每天在户外1小时运动,节假日超过2小时。

关于预防近视

你还有第三招,第四招吗

可以留言分享给更多的人

喜欢本文的话,记得收藏转发哦

「中文分级阅读」视频号

识别右侧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ksmz.com/mbyxg/108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