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我们怎么为孩子选择特长培训?

答:许多家长都希望培养孩子有特长,从3岁半起孩子会对所喜欢的项目接近,愿意多看、多听或动手去干。例如喜欢画画的孩子很注意看别人的绘画,也喜欢拿笔涂涂画画或者到处填颜色。如果大人把孩子乱画的形象加以简单改造就可以引起孩子画画的兴趣。孩子往往能画出印象最深的事物,如画人时忘不了两只大眼睛却漏去鼻子和嘴,画树总是挂着果子、兔子有两只长耳朵、大象有长鼻子,因为孩子能记住这些特点。此外,孩子常把心目中的想象画在画中,街道排满了汽车,楼内或楼后的事物也会出现在画面上。这时大人不要责怪他不合情理,可以带他到街上看看,把看到的画出来。有以上表现的孩子应当给以培养,使他在绘画上有所进步。

又例如喜欢听音乐或者爱唱歌的孩子不妨先在听和唱上先学习。在家庭中时常轮唱或合唱简易的歌曲对孩子和声进行启蒙训练,利用打击乐器随同录音敲节拍也是音乐基本能力训练之一。只有具备爱听、爱唱、懂节拍或者能理解和声才可考虑学习乐器。不要强迫完全不喜欢音乐的孩子去学琴,这对孩子和父母都会成为负担,而且难以坚持。

练习乐器是手脑并用的练习,边练习边欣赏对促进右脑的发展十分有利。幼年期练习乐器的孩子在以后数学和语文学习都较顺利,因为数学语文都运用左脑,右脑的发育能促进左脑的发展和神经网的联系,有人测算学乐器者数学能力比不学的儿童增进40%。

不少男孩子有良好的体能,如跑得快、跳得高、身体灵活。也有些从小就喜欢球类,喜欢踢球、投篮和打乒乓球。也有些女孩子喜爱做各种较难的动作,如翻滚、弯腰、劈叉、倒立及平衡木上的高难表演。起初往往是从电视上或去看节目回来模仿的,如果得到指导就能向自由体操或舞蹈方向发展。在北方有条件练习滑冰、冰球、冰上舞蹈,在南方更便于练习游泳。随时观察孩子的特长,抓住机会使孩子得到锻炼。不过男孩子的过强的体力锻炼应留待16岁以后,不宜过早承爱过量的训练以免受到伤害。女孩的个人体操及舞蹈技巧可以在学龄前开始。

速算法可以从学龄前开始,有些记忆力好和数数记数能力好的孩子可以开始学习背诵歌诀和学习速算法。用算盘计算也可以从4岁开始,因为4岁时口头和手的点数能力都有进步。算盘也要背诵口诀,边背诵边动手易于使孩子集中注意。

学龄前儿童可以练习计算机操作。学习用键盘,可以先练习用键盘做游戏,待有兴趣后再学习用计算机做算术、认字、逐渐进入简单指令和基本编程。孩子一面动手一面学习能维持较长时间的专注,使孩子注意力集中,上课能坚持坐得住。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擅长,孩子从模仿开始渐渐能学到许多本领,如烹饪、裁剪、理财、小工艺、园艺、养殖等,让孩子从小当小助手就能学到本领和特长。

32、孩子做错了事,怎么让他乖乖认错呢?

答:孩子年龄小,其生理机能的发育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常会说错话、做错事,这是难免的,在成人的帮助下能认识错误,改了就好。可是有些孩子做了错事不肯认错,倔强、执拗,确实令人生气。

(1)孩子做错了事,自己不知是错的

如三四岁的孩子,常有把衣服纽扣扣错位,将袜底穿到脚面上,把两只鞋子穿反等现象;再大一点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顽皮、好打闹,有时会把衣服弄破,或是为了探个究竟,把新买的玩具拆得乱七八糟……这都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造成的,他全然不知错。对这类错误,家长不应该过多地责备孩子,更不要说那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如:“你真笨”,“你真是没用”等等。而应该在“如何做”上给予具体指导,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他积极主动进取的愿望,在一次次战胜错误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本领,学会辨别对与错。

(2)孩子做错了事拒绝认错

有的孩子个性强,倔强、执拗、任性、自以为是,做错了事不愿承认,怕认错后丢面子。有的孩子则从来没有认错的习惯,这与家长的教育有关系,如孩子摔倒了,家长不教育孩子走路要当心,反而怨地不好;小孩子之间发生纠纷,家长往往是袒护自己的孩子,说别人的不是;家庭成员之间教育方法的不一致等等,都是导致孩子做错事又拒绝认错的原因。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不要急于追究错误的大小,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承认错误上,首先,家长必须改变以上不正确的做法,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怨天、怨地,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再就是鼓励孩子说实话,以亲切的态度告诉孩子:“做错了事没关系只要勇改地承认错误并愿意改正,就是好孩子。”同时严肃地指出:“做了错事又不肯承认是错上加错!爸爸妈妈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待孩子表示认错后,肯定他的进步,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什么地方,其严重程度、不良后果等,教孩子应该怎样做,让他从中接受教训,为今后正确的行为打下基础。

(3)孩子做错事,怕受惩罚,不敢认错

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是呵斥就是打骂,常使孩子惊恐万状,无所适从。当孩子做了错事后为了逃避父母的惩罚,只好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要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这种不良行为,家长必须改变不良的教育方法,坚持正面教育。

家长制的作风要不得,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最有利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孩子虽小,但也有他独立愿望,有自尊心,孩子做了错事,家长采取打骂孩子的做法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方法。家长要持冷静的态度,分析孩子做错事的原因,本着重动机、轻后果的原则,原谅孩子因生理、心理因素及缺乏经验造成的过失。孩子毕竟是孩子,但是对其行为、品德上的错误则要毫不客气地给予严厉批评,绝不姑息迁就,以便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增强道德判断能力,少犯错误。

33、问:我们家孩子已经3岁了,吃饭时一直用勺,什么时候用筷子比较好呢?

答:使用筷子吃饭,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一个习惯。这个习惯不仅极大的方便了吃饭,同时通过使用筷子,锻炼手指,也有助于大脑的发育。使用筷子是手部的精细协调动作。大脑控制手活动的区域要比其它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大脑的发育。可见,手的功能训练可促进大脑的发育。

由此,有的父母就认为,幼儿应从小养成使用筷子的习惯,而且越早越好,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其实,用筷子夹菜这一动作,需要牵动多个关节,有多块肌肉参加。它不仅是5个手指的简单屈伸动作,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加,完成这一动作是相当复杂的。如果孩子的年龄偏小,如2周岁左右,此时才刚刚开始学用勺子吃饭,未必能很好地完成用筷子吃饭的动作。手动作的训练虽然可以促进大脑发育,但也要以大脑发育至一定水平为前提,所以“越早越好”的“早”也应有一定的限度。而其他对孩子的智能训练也一样,要遵循儿童大脑发育的客观规律。    

一般情况下,孩子可以从3~4岁起练习使用筷子吃饭。如果过早逼孩子用筷子,由于手的动作还未发育完好,不但学习起来困难,还可能会因为动作不协调把饭碗弄翻,饭菜弄撒。如果此时父母不够耐心,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责骂孩子,甚至大打出手,反而弄巧成拙,挫伤孩子自己进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4、问:宝宝挑食,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答:宝宝不爱吃饭是最让妈妈头疼的一件事之一,有的宝宝吃一顿饭得全家动员,连哄带骗,又逗又演,结果还是不理想。有的妈妈因为宝宝不肯吃饭,心里着急,自己也不想吃饭了,甚至弄得妈妈、宝宝一起哭。

这时首先要分析宝宝厌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针对宝宝厌食原因再采取相应措施:

1)零食过多,这在厌食宝宝中最为多见。一些宝宝每天在正餐之间吃大量的高热量零食,宝宝血液中的血糖含量过高,没有饥饿感,所以到了吃正餐的时候就根本没有胃口,过后又以点心充饥,造成恶性循环。宝宝消化能力弱,少吃多餐,每天除正餐外,适当补充些零是有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有节制,定时定量。

2)宝宝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锌或B族维生素。比如缺锌的宝宝可以给他多做一些含锌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瘦肉、鱼子鱼白、花生、核桃等。如果缺锌严重,就应根据医生诊断选择药物补锌。

3)体质弱常患病。这类宝宝往往反复感冒、反复腹泻,或患有其他慢性病,健康状况差影响了他们的食欲,这就需要请教医生进行综合调理,必要时可以服用一些中药,调理宝宝的脾胃。

厌食的情况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原因就是他真正有器质性的病变,有消化道的畸形,或者是有消化道的一些疾病,如感染等。还有一种原因是和他小时候的喂养习惯有关系,比如说母乳喂养的时间过长,超过一年,还有就是在小的时候,给他吃的食物做的太细,比如说菜叶剁得很碎给孩子吃,这样的话他的咀嚼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他的味觉没有形成很好对食物的刺激,长大后就容易出现厌食的情况。家长要鼓励孩子进食,而不应该表现出焦虑或者责骂孩子。

35、问:与孩子游戏时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

1)尽量尊重孩子选择的游戏方式,和他研究、探索玩具时,即使他的方法不对,父母也不要去干涉,更不要害怕玩具被孩子弄坏,因为弄坏一个玩具和孩子的收获相比,真得是微不足道的。当然,如果孩子有要求,父母应适时地帮助他。

2)不要给孩子制定太多的规矩,一些死板的规定,只会阻碍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3)如果父母打算让孩子结束游戏,转做别的事情时,最好设法早些提醒孩子,让他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到时高高兴兴地结束游戏。这是一个技巧问题,因为父母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感到父母在尊重他的游戏,这会使他乐于和父母合作。

4)每次游戏结束时,可要求孩子与自己一起收拾玩具,所有的玩具归他自己保管。

5)父母最好每天都能花一点时间,与孩子一起玩。另外,为了让游戏尽可能地丰富,父母不妨为孩子准备尽可能多的玩具,同时,与孩子一起动手设计一些精美的玩具。

36、问:小孩肠胃感冒怎么办啊?

答:小儿伤食泻一般表现是先发烧,呕吐,腹泻腹胀腹痛,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酸臭,呈黄绿色稀薄液状,夹有食物残渣或奶瓣,可有少许粘液,嗳气酸馊,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睡卧不安,舌苔薄黄或垢腻。

对于染上感冒发烧的孩子,配合一下治疗能让孩子的病更快痊愈。

1)先局部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包括洗温水浴、用冷水袋敷在颈部和额头,一些市面上可以买到的退热贴,携带使用都非常方便,贴在额头也有不错的缓解高热的作用。

2)少吃油类、脂肪类、高蛋白食品,但可以喝适量的鲜奶、酸奶,多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及果汁等,富含维他命C的泡腾片也很有用。

3)充分休息,尽量营造一个卫生、安静、舒适的环境,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减少体力消耗。

另外还有因各种疾病引起的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如咽炎、扁桃腺炎以及咳嗽后都会由于局部刺激而引起呕吐,症状与胃肠道感冒相似,当原发病灶治愈后,症状自然缓解。

37、问:给孩子吃补品好不好呢?

答:宝宝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素有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糖、矿物质、维生素、水和纤维素。这些东西缺一不可,少了谁都会出问题,比如缺少脂肪会影响脑子和视力的发育,缺了维生素D会妨碍钙的吸收造成佝偻病等等。但是物极必反,好东西吃多了就会产生坏作用,比如钙补多了容易形成结石,也可能导致囟门过早闭合,维生素A补多了会产生中毒症状等等,一般来说,从食物当中获取营养,造成问题的可能性小得多,而用各种高浓度的营养制剂却大大增加了失衡营养的危险性。   营养靠吃不靠补。要给孩子提供多种多样的食物,从各种食物的搭配组合中调整营养的均衡,这是科学喂养的根本。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食物中暂时供给不足才可以用少量的营养剂作为补充,而且每种营养剂补多少,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家长切忌本末倒置,随意给孩子进补。吃不仅仅可以获得营养,对宝宝来说,它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孩子天生就会吸吮,但是咀嚼、吞咽等都需要后来的学习,他们需要不断地提高吃的本领,以应付生存和发展的挑战。   家长是孩子的抚养人,绝对不要做饲养员,乱补营养会扰乱宝宝进食的规律,破坏宝宝的选择能力,长期下去很容易造成营养失衡,有害无益。悠悠后来的厌食表现,跟大量喂药和进补不无关系,她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吃东西真是件痛苦和烦人的事哟!

38、问:孩子犯错不打该怎么办?

答:很多家长迫切想知道的是,要是孩子无理吵闹、帮倒忙、玩危险游戏,既要管住孩子,又不能体罚他们,该怎么办?

  打孩子是一个两难问题,因为从传统的教育方式来说,打是一种教育手段,在我国,自古就有“不打不成才”的古训。但是,教育学家研究这个问题发现,打孩子不好,特别是对小于两三岁的小婴幼儿更不能打。

  他们的道理是:打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孩子越打越“倔”,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而性格怯懦的孩子经常挨打,会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表现出软弱的顺从意识,进而形成猥琐、胆小怕事的性格。

  可是,很多家长迫切想知道的是,要是孩子无理吵闹,帮倒忙,玩危险游戏,既要管住孩子,又不能体罚他们,该怎么办?

 故事1:商场里的任性宝贝

  峰峰妈妈出门前就打预防针,跟孩子讲好:“宝宝,今天妈妈带你去商场,你可以看看那里的玩具,但不能再买,家里玩具太多了。”孩子也答应了,但路过玩具柜时他又忘了和妈妈的约定,一定要买一个玩具,妈妈不答应,他就闹个不停,哭着赖到地上,不管怎么劝,仍躺在地上滚来滚去哭闹着。看着路人意味深长的目光,妈妈好几次都要控制不住要打他了。

*明智做法

  不少玩具柜所在的楼层都附设“试玩区”或迷你儿童乐园,可以指着那里对宝宝说:“看,那个小朋友在玩赛车,你去跟他比赛好吗?”“看,那个小朋友在玩拼图,你跟他一起去玩好吗?”“那么多小朋友在滑滑梯(做沙画,搭城堡),妈妈也带你去玩好吗?”孩子立刻就站起来跟着走了,后来就再没有提起买玩具。有时候,孩子对死缠滥打要买的玩具可能只是一时新奇,成功转移了他的注意力,他或许就不会再提起了。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很多,比如妈妈可以说:“我们再往前走一走,前面会有更多有意思的东西哦,你见过跟小朋友合影的大米老鼠吗?”但最好不要承诺孩子“妈妈先带你到别处玩,再回来买玩具”,孩子如果之后突然又想起了妈妈的话,该怎么办?所以,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同时,不要随意对孩子允诺“之后会怎么样”。

  故事2:餐厅吃饭也哭闹

  婵婵妈很头疼地说:“两岁多的宝宝与家人外出就餐,当时没定上包间,是在外面大厅里吃的饭,热菜还没有上齐,宝宝莫名其妙地极其烦躁,突然扔起餐巾,不想戴围嘴,而且坚持要‘出去,马上回家‘,并大哭大闹。惹得一大厅的人都朝我们看,我马上将其抱离餐厅,在外面将其放下,她就开始赖在地上哭闹,此时说理根本没用。”

*明智做法

  有时候宝宝并不是有意跟大人过不去,而是找个借口发泄罢了。最常见的是累了,饿了,渴了,在喧闹的环境里呆得太久了。穿得过多或者饮食不舒服也会导致宝宝容易发脾气。这时候,必须先找出宝宝发脾气的原因。当宝宝开始耍赖的时候,做父母的切记不要发火,因为这个时候,一旦发火,那宝宝就真的赖定了。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转移他的注意力,以这个例子来说,两岁多的宝宝是很难在冗长的酒宴上从头坚持到尾的,加上环境很喧闹,孩子就会烦躁,此时可以带他去看餐馆养的鱼和鳖、白蟮和龙虾,可以将餐馆养鱼的大水缸比喻成“海底世界”,也可以带宝宝去看厨师现场表演“印度飞饼”,要是没带玩具,也可以搜罗菜盘上的萝卜花,给宝宝当玩具,带他到空气较好的等候区的沙发上去玩。

  要是宝宝仍不领情,应该马上把宝宝带离餐馆,找一个开阔僻静的地方,如街心公园,让宝宝尽情地发泄。你一旦不必担心周围的目光,就不容易恼羞成怒。可以买份报纸,坐在不远处看着他,看他哭闹多久。有一个教育原则很可以借鉴:当孩子哭闹时赶紧远离他,每当哭闹声弱一些,就靠近他一些。让孩子明白:哭闹只会让身边的人离开他;想要有人陪他,就一定要有良好的情绪。

故事3:挑战接线板的调皮蛋

3岁的罗罗就特别爱玩电源接线板,喜欢用手去戳接线板的插孔。每当遇上宝宝的这种危险动作,妈妈都大惊失色,大声斥骂他,罗罗就委屈得大哭。最近,罗罗对接线板兴趣小些了,又迷上了家中的小家电,搅拌机、豆浆机、蒸汽熨斗正在工作时,他都想过来摸一摸,好几次妈妈都想扬手打他了。

*明智做法

  宝宝年纪小,还不会自己做判断,如果爸妈大声呵斥或打骂,他会哭、会受到惊吓,但他也会产生怀疑:到底是这件事情做错了,还是爸妈不喜欢我而打我。爸爸妈妈要做的,是把宝宝带离危险的场所,同时收起笑脸,告诉他这样做的危险后果,比如会触电,会烫伤,会让搅拌机搅掉手指头等等。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学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你可以把自己的愤怒写到脸上去,用很严肃很夸张的生气表情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不对。你也可以采用自然后果法。对于喜欢乱摸乱碰的孩子,在不造成肉体伤害的情况下,可以让他碰一碰滚热的豆浆机外壁,或热水瓶的塞子,让他直接体会到其中的厉害。也可以适当地建立一些奖罚措施,当他不再做危险动作或能主动说出错误,妈妈可以给他一些小奖励,比如奖励一个小玩具或一粒糖果等。当然,爸爸妈妈也要尽量给宝宝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比如把有隐患的插头换成安全插座,为豆浆机外壁罩上薄棉套,使用蒸汽熨斗要尽量避开宝宝,小家电插电时绝对不能离人等等。

  故事4:送给别人的礼物还要收回

  妈妈带小羽外出作客时,带给朋友家的孩子一个装满儿童食品的大礼包。谁知,坐下来没有多久,小羽就看中了那个大礼包里附赠的一辆玩具小汽车,死活要拆包来玩。妈妈大感尴尬,反复对小羽说,那是送给小弟弟的,“你已经有好多玩具小汽车了,每一辆都比这一辆大。”小羽不听,朋友就说,别跟小孩子一样见识,拆开来玩吧,妈妈坚决不肯,不得不带着小羽告辞出门。一路上,大道理讲了无数,小羽就咬定一条,“别人有的,宝宝没有,妈妈偏心”,小羽的任性气得妈妈直哆嗦。

*明智做法

  小羽的这种情况,最好先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把孩子隔离起来,让他自己先反省,妈妈也可以压压怒气。但这个隔离空间绝对不能是黑暗封闭的,要保证这个隔离空间是妈妈的视线能   故事5:家里的零钱怎么少了?

  坚坚妈发现家里的零钱罐里少了很多零钱,而且,少的多半是十元、五元的大面额零钞,一元、五角的倒是都剩着,问坚坚爸有没有拿钱,爸爸说没有;问坚坚,坚坚神情有点不自然地说,没有。后来,还是坚坚妈撞见坚坚从零钱罐里拿钱,去买小店里的花花绿绿的零食和游戏币,这悬案才告破。坚坚妈这一气非同小可,儿子才5岁半,就学会了“偷钱”和“撒谎”,不打他一顿,给他一次深刻教训,还得了?

*明智做法

  在这件事情上,孩子错处有三,不该偷拿钱,不该撒谎,不该“不择手段”地满足爸妈反对的愿望。首先,偷拿家里的钱,与偷拿非亲友关系的钱的性质是不一样,这是一种简单的“唯我”心理,一种单纯的“利己主义”,是孩子在没有建立成熟的道德观前的一种自发行为。其次,孩子因为拿钱而撒谎,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欺骗,而是一种临时的“应变”,当然,我们要培养孩子面对现实和承担后果的勇气和责任心,但是只要孩子不形成撒谎成性的习惯,不以此为乐就不用过于担心。最令人担心的,反而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思维。为了保证教育效果,我们应该突出重点。告诉孩子最让你生气的不是撒谎,不是拿钱,而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想法,这种任性的、自私的、不计后果的想法是你不能容忍的。告诉他,满足自己的愿望要用合理的方式。要给孩子举一个现实的例子,如你小时候遇上想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怎么做的。为了向孩子表示你的诚意,可以每个月适当增加他的零花钱。假如有些东西孩子十分需要,只要他的理由可以说服你,你就可以满足他。假如你认为不应该满足孩子,那么一定要给孩子讲清为什么,尽量取得孩子的理解。

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孩子承担后果的勇气,要在“不择手段”这种思想完全消除之后进行,要循序渐进。当孩子能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掩饰错误时,应该告诉他,你虽然犯了错误,但是你主动承认错误,让妈妈很高兴,妈妈欣赏你的勇气,妈妈为你自豪。

39、问:我家宝宝就爱问“妈妈,我从哪来?”,我该怎么回答他呢?

答:针对我们这样一个含蓄、内敛的民族,给小孩子讲生命科学知识,是否需要有所避讳呢?

5岁的壮壮最近总是缠着妈妈问:“妈妈,我是从哪来的?”

“等你以后长大了就会知道的。”

“可我现在就想知道嘛……”

看着不依不饶的壮壮,妈妈着实犯了难,怎么告诉他呢?

需要回避吗?

实际上,“我从哪来”,“我是谁生的”这些问题,一直是孩子们极关心的问题。但大人们总觉得难以启齿,因此经常采取回避的态度。

西方童话故事中告诉孩子们“小孩儿是鹈鹕用嘴衔着从温暖的国度里带回来的”;而含蓄的中国人却将同样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简单,“你是树杈中长出来的”或“路边捡回来的”等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各种各样的传媒已经将我们完全包围。孩子也经常在媒体或流行文化(如电子游戏和电影)中接触到遗传、繁殖或生殖等概念。

一方面是无限丰富的信息源(刺激),另一方面是遮遮掩掩的父母,二者间的巨大反差更是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适当地为孩子们讲解一些有关生命、遗传和生殖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孩子能明白那些遗传和生殖的知识吗?

别担心,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们已经给出了答案:大部分5岁左右的儿童能够知道动物和人类的子代来自同种亲代,能够判断孩子与父母在生理而不是心理特征方面相似,并且理解这种相似是由出生造成的。

一些研究也证实,对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进行指导,以丰富他们的生命遗传和繁殖的概念,是完全可能的,而且非常有效。这不仅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科学生物概念的发展,而且还会为他们日后的生物学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如果他问:“我从哪里来?”

可以这样回答:爸爸身体里有许多小鱼鱼,这些小鱼鱼叫做“精子”,妈妈身体里有个小泡泡,叫做“卵子”。当这些小鱼鱼遇到小泡泡时,都争先恐后地冲向小泡泡。那个身体最强壮、反应最灵敏、跑得最快的小鱼鱼冲到了小泡泡的跟前,一下子钻进了小泡泡的身体里。现在,小泡泡和小鱼鱼共同组成了一个新的细胞,叫“合子”(受精卵),这个新的细胞只有铅笔尖那么大。于是,妈妈怀孕了。慢慢地,这个细胞越长越大,长成了一个小宝宝。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因为在成千上万的小鱼鱼中,只有跑得最快的冠军小鱼鱼才能和小泡泡结合在一起,长成爸爸妈妈的宝贝!

小宝宝住在妈妈的肚子里,依靠脐带来从妈妈体内汲取营养。他/她长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大。多天过去了,小宝宝已经从妈妈肚子里吸取了足够的营养,长得也足够大了,他/她可是从铅笔尖儿那么点儿长起来的呀!妈妈的肚子再也住不下了。小宝宝现在很想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看看亲爱的爸爸妈妈,看看外面的世界,再换一间大屋子,于是,他/她开始使劲儿了……

哎呀呀,妈妈的肚子开始痛了。爸医院,在那儿,会有医生和护士帮助妈妈。妈妈使出全身力气,宝宝也使劲儿往外钻,终于,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宝宝出生了!

小宝宝一出生,就会从妈妈的乳房里吮吸乳汁,所以医生剪掉了没用的脐带。在医院住了几天后,小宝宝回到了自己的家。

如果他问:“为什么我和爸爸妈妈长得像?”

家里的亲戚都来看望妈妈和小宝宝,所有人都很喜欢这个小宝宝。

有的说宝宝鼻子长得像爸爸,有的说眼睛长得像妈妈,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小宝宝真不明白,“我可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呀!”

可以这样回答:还记得小鱼鱼和小泡泡吗?他们俩不是后来变成一个细胞了吗,这个细胞最后不是长成小宝宝了吗?这个细胞一半来自爸爸,另一半来自妈妈。所以小宝宝长的一部分像爸爸,另一部分会像妈妈。

如果他问:“为什么我是男孩,而贝贝是女孩呢?”

可以这样回答:妈妈身体里的小泡泡只有一种,而爸爸身体里的许许多多的小鱼鱼却有两种:一种是女孩小鱼鱼,另一种是男孩小鱼鱼。如果女孩小鱼鱼钻进了小泡泡里,这个宝宝将来就是女孩;如果男孩小鱼鱼钻进了小泡泡里,这个宝宝将来就是男孩了。

你是爸爸身体里的男孩小鱼鱼和妈妈身体里的小泡泡长成的,就是小男孩;而贝贝是她爸爸身体里的女孩小鱼鱼和她妈妈身体里的小泡泡一起长成的,她就成了一个女孩。

成长的信号:

孩子们的提问,不仅仅是好奇心的体现,更是他们不断成长的信号。给孩子讲述遗传和繁殖的概念时应强调以下几点:

遗传是通过代代相传发生的;

父母的先天生物特征是可遗传的,而后天生物特征(如受外伤等)是不可遗传的;

不仅仅是母亲,父亲对下一代生物特征的传递也有贡献。

当孩子理解了以上几点,即意味着他们在遗传概念的理解上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另外,我们在回答孩子的提问时,应避免使用“路边捡回来的”等话语来敷衍孩子。因为成人一旦作出一个错误解释,就不得不用更多的错误解释去应对孩子。而这样的误导会对儿童理解科学概念产生不利影响。

注意倾听弦外之音

有时候,孩子提出这类问题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

温和地问一声:“你怎么会这么问呢?”或许,我们会听到许多意料之外的声音——

“毛毛说他妈不是亲妈,我是不是也不是你亲生的?”

“爷爷说我是从垃圾里拣来的孩子,要是不听话,就把我送回去。”

这些声音表达出孩子的不安全感。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和信心,而不是想听父母讲解遗传和生殖知识。在作出回应前,我们最好先了解一下他们的心理需要。

40、问:如何选择玩具培养孩子的高智能?

答:玩具是儿童的宠物,父母给孩子买玩具也是极平常的事。但家长在为孩子购买玩具时,一定要注意选择,使玩具成为开发孩子智能的又一良师益友。目前市面上的玩具众多,它们对孩子的智能各起着什么作用呢?

不同玩具培养孩子不同智能

人类智能分为人际智能、内省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和自然智能等八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而每一项智能虽然各自独立,但通常也不会单独运作。   

而每一种智能的发展都有年龄上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再要发展就很难了。所以父母不妨在选购玩具时,依照各种玩具的分类和适合的年龄层,来挑选适合的益智玩具,让小朋友们在玩各种玩具时,提升各方面智能的发展,只是当孩子在玩时,就和大人一样不会只单独练习某一项智能,但为了父母在选购玩具的方便,简略的依照玩具最主要的项目来分类,提供各位父母参考。

数理逻辑智能

数理的智能包含了数和量的对应、度量衡测量、分类、集合、排序排列。而逻辑则包含了分析、推理、因果关系及解决事情的能力,一般市面上标榜的脑力开发或是潜能开发的玩具多属这两种。如果以过去较狭意的益智玩具定义而言,多属于数理逻辑的类型。包含了各种棋类局戏、扑克牌,新式天平游戏、顺序图卡、或是像中国传统童玩中的九连环、华容道、孔明棋等,多的不胜枚举。但实际以生活而言,包含我们说话或写字,如果要让人能了解,也必须要“合逻辑”,对方才能理解,才能和别人互动,也就产生人际和内省智能的运用,所以逻辑智能对于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空间智能

凡是建立孩子3D立体慨念和建立儿童方向慨念,如上下左右前后或东南西北等多属空间智能的部分。另外像是认识各种形状的几何概念、对影像、图形的认知和喜好,或是和色彩、艺术、美感等相关的,也和空间智能有相当的关联性。所以像是拼图、各种积木、立体或平面的迷宫、各种组装玩具,或是各种图卡,当然,有些能让孩子涂鸦的道具,也可归类于此。

语言智能

  对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强,喜欢阅读书籍、擅于说话写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想法,这是具有优势语言智能的人的表现。有些人甚至能很轻易学会各种不同的语言,或是具有较敏锐的听音能力。所以能够增加孩子对语言文字的认知或是能增加孩子表达能力的多属于这一类,像是各种游戏故事书、图卡字卡而这些甚至有些会发出声音,如果广义的来说,利用一些手偶让孩子来仿真对话,也算是能增进儿童语言发展的玩具吧!

音乐智能   

有些人天生有一付好歌喉,又能清楚的辨别音准和节奏,听到音乐很容易就会跟着哼唱或是跟着打拍子,我们会说这些人具备有较高度的音乐智能。在孩子的玩具中,也有很多仿真的小乐器,或是音乐铃,或是有些具有声光效果或模仿各种声音的玩具,都是能培养孩子对音乐方面的喜好,刺激孩子音乐智能的发展。

自然智能

 

指的是一种喜爱自然、了解自然界中事物的各种型态和关联的能力。具有优势自然智能的人,通常能敏锐的察觉自然界的变化,清楚的分变动植物的关联,了解自然界中生物的相互关系。所以,一般动植物、自然生态的图卡影片、拟真的动植物玩具、养殖、观察用的玩具显微镜、放大镜都属于这一类。

  

肢体运动智能

  

运用到肢体动作,不论是大肌肉的跑跳运动,或是精细手工的小肌肉动作都属于这一类。例如一些优秀的运动家或是手工艺创作者,通常都是具有较优势的肢体动觉智能。若以大肌肉运动来说,一般耗费体力的活动游具都可以归类在此,像是滑板、踩高翘等。而有利于精细动作的发展的玩具,则包含了串珠、黏土、折纸或涂鸦画板这类小手工创作,另外一般我们常玩的练习手部稳定度的骨牌、迭迭乐也算是。

了解玩具的分类和作用是选择玩具的前提

  

动作类玩具:大动作玩具有学步车、小推车、小自行车、球类玩具、跳绳、哑铃、呼啦圈、沙滩玩具、大型积木等。它们可锻炼孩子的大肌肉动作,使孩子在进行平衡、拍击、走、跑、跳、推拉、爬行、搬运等全身运动中发展体能及动作协调性。小动作玩具有手摇铃、积木和积塑、动物玩具、交通玩具、电动玩具、木偶玩具、珠类玩具等。它们可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动作和运动觉,发展孩子的精细动作和开发脑力资源。

  

智力类玩具:拼图和拼板玩具、棋类玩具、序列玩具、分类玩具,它们可帮助孩子学习各种概念,解决各种问题,发展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情绪类玩具:医院玩具、填充玩具、娃娃家玩具,这类玩具需要设置游戏倩景,家庭成员和其他孩子可扮演角色来参与,使游戏成为模拟现实生活的有趣活动。在活动中,玩具可激发孩子的情感,发展想像力,培养同情心,满足他模仿和表演的欲望,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美工类玩具:各种彩色笔、油画棒、各类画纸、彩色纸、颜料、剪刀、胶水、写字板、各种废旧材料等,它们可发展孩子的视觉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音乐类玩具:各种音乐磁带、CD、音乐盒、玩具乐器、玩具电话等,它们可发展孩子的听觉能力,训练听觉集中能力。

  

语言类玩具:各种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寓言的录音带、录像带、VCD、图书、玩具书等,它们可发展孩子的视觉、听觉、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科学类玩具:各种小实验用具、放大镜、三棱镜、万花筒等,它们可发展孩子的观察力,训练对事物进行收集、比较、分析、判断的思维习惯,培养初步的科学能力。   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是选择玩具的依据

 

 新生儿期(出生~1岁)

  

孩子处于仰卧期、安坐期、站立学步期,是各种感觉能力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要选择促进孩子视觉、听觉、触摸觉发展和把握物体能力的玩具,用移动性玩具锻炼其运动觉,如小动作玩具、语言类玩具、音乐类玩具等。

婴儿期(1~3岁)

  

孩子处于动作性时期,他们喜欢爬、走、跑、跳,喜欢进行各种操作性和探索性活动,好奇心强,有一定的破坏性,语言发展迅速。要选择色彩鲜艳、容易引起好奇心、富于变化、活动性较强的玩具,进一步锻炼孩子的感觉能力和运动能力,丰富他们的头脑,如大动作玩具、语言类玩具、情绪类玩具、智力类玩具等。

  

幼儿期(3~6岁)

  

孩子处于自我中心时期,比较   

儿童期(6~12岁)

  

孩子心理逐渐从自我中心转移到注意他人,由个人的自我游戏转变为集体游戏,有了团体意识,懂得与他人合作,想像力和推理能力发展较快,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个性差异。要选择各种适合团体运动和锻炼大肌肉的运动类玩具,在提供各类玩具的同时,增加图书及科学类玩具的分量。

 

结语:家长在为孩子选购玩具时,要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玩具;选择能活动变化可以激发想象力创造力的玩具;选择坚固不易损坏、安全、能洗涤的玩具。同时要注意不能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购买欲,否则会助长孩子的任性与无度。玩具不是越多越好,孩子的玩具并不在多少,关键在于用处。玩具太多,势必造成小儿喜新厌旧的心理,而且易养成不爱惜玩具的坏习惯。

41、问:宝宝不知道从哪里学了脏话怎么办?

答:

1)忽略法

当宝宝说粗口的时候,不妨把它当成是一些平凡的字眼,不要给予过份的   

宝宝一般并不清楚粗口的真实含义,因此无需详细向他解释他刚刚说的话如何粗俗,只要告诉他这样的话会让大家不喜欢他。尝试心平气和地问宝宝:“宝宝,骂人好不好?”,一般宝宝们都清楚骂人不好,所以当他回答“不好”时,你就可以进一步教育他这样是在骂人,这是一种不好的做法,在沟通的过程中尝试了解他说粗口的原因,以及想要表达什么,告诉他要发泄这样的情绪可以用什么字眼来替代粗口,当他接受你的意见时,应及时表扬他。

3)净化环境法

  

创造文明的环境,不仅父母要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如果父母发现身边的环境会让孩子接触到粗口,应努力制止,提醒别人要注意。例如宝宝的其它小伙伴有说粗口的坏毛病,就应当及时制止,你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手段,以防止他对宝宝产生影响。如果遇到有人有意教孩子说粗口,应郑重警告,尽量让孩子远离这些环境,否则再纯净的孩子也会被污染。

4)惩罚法

如果孩子长大一点了,仍有这种行为,可以先尝试“订立规则”,规定宝宝不能再说粗口,如果犯规就要受到小惩罚,要注意惩罚的度,过度会让他反感,只要给点惩罚让他学会反省就好;当宝宝做到时,及时给予表扬。

42、问:我家宝宝不喜欢吃蔬菜怎么办?

答: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但是有的孩子不爱吃蔬菜,或者不爱吃某些蔬菜。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呢?除了让孩子懂得吃蔬菜的重要性之外,还可采取一些技巧,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经常吃蔬菜。

1)蔬菜形状求多样

在切蔬菜时,要尽可能切得有特色,尽可能让孩子喜欢,不要总是千篇一律的方块或长条。比如,切胡萝卜时,不妨切成车轱辘似的一轮一轮;切冬瓜时,不妨切成多种形状,如三角形、梯形、正方形、六角形等;切青菜时,叶子可不切,菜梗划成三四条连在一起,像章鱼的脚等。孩子对形状特别敏感,蔬菜形状各异又好看,能极大地促使孩子产生食欲。

2)颜色搭配要鲜艳   

赤橙黄绿青蓝紫,蔬菜的颜色是相当丰富的。烹调时,应充分考虑蔬菜的颜色,尽可能搭配得鲜艳一点,能吸引眼球,让孩子真正感到“秀色可餐”、比如,白萝卜切成丁,与青色的豌豆、黄色的嫩玉米、黑色的木耳炒在一起,四种颜色对比鲜明,说不定孩子会馋涎欲滴;再比如,豆腐、丝瓜、西红柿三者烧汤,颜色也非常好看。色、香、味,是衡量菜肴的重要标准,色又是放在第一位的。菜肴的颜色,对引起食欲有重要作用,如果每一盘菜都是黑不溜秋的,即使味道调得再好,孩子也不一定会喜欢。对孩子来说,颜色的诱人比味道的鲜美更重要。

3)巧妙安排上菜顺序   

孩子从幼儿园或学校回家,往往会肚子饿,有的还会嚷着要早点开饭,这正是引导孩子吃蔬菜的最好机会。开饭时如何上菜,这里就有学问了。如果你准备了几道菜,有蔬菜也有荤菜,那就不妨先端出蔬菜。俗话说,饥不择食。孩子肚子饿了,当然也就顾不了那么多,看看蔬菜很新鲜,诱惑力很大,自然就会吃。等孩子吃了一些蔬菜后,再端出荤菜来。如果倒过来,你先端出鸡鸭鱼肉之类,在孩子塞饱了肚皮,没有了饥饿感,再端出蔬菜,即使味道特别好,孩子也不想再吃了。一家人去饭馆吃饭,点菜后也可以叫服务生先上蔬菜。

4)从小养成吃蔬菜的习惯   

想让孩子喜欢吃蔬菜,和其他兴趣培养和习惯形成一样,也应该“从娃娃抓起”。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要早一点给孩子吃蔬菜,这样就可以避免日后厌食蔬菜。从婴儿期开始,就应该适时地给孩子添加一些蔬菜作为辅助食物。起初,可以给孩子喂一些用蔬菜挤出的汁或用蔬菜煮的水,如西红柿汁、黄瓜汁、胡萝卜汁、绿叶青菜水等,然后可以给孩子喂些蔬菜泥。

到了孩子快满周岁的时候,就可以给他们吃嫩芽和碎菜了,可以把各种各样的蔬菜剁碎后放入粥、面条中喂孩子吃。孩子从小就和蔬菜有了缘分.长大了自然会对蔬菜有感情。

5)烹调时荤素混合   

荤素混合烹调是让孩子逐渐爱吃蔬菜的一个途径。比如冬瓜烧成肉,但冬瓜块要切得小一点,如果冬瓜块很大,孩子就会觉得难以吃掉;比如萝卜炖鸡,或者萝卜炖排骨,尽可能炖得烂一些,让汁水互相渗透,难以分离。做饺子或包子等夹馅食品时,可以荤素混合为馅。把瓜菜等剁成细末,再和肉泥、鸡蛋等搅拌在一起,这些带馅食品便于孩子咀嚼、吞咽和消化吸收,且味道鲜美、营养也比较全面。对那些不爱吃蔬菜的孩子,不妨经常给他们吃些带馅食品,逐渐引导孩子习惯和喜欢吃蔬菜。

6)给蔬菜取动听的名字   

给烧好的蔬菜取一个动听的、孩子能理解的名称,这也能增强孩子对蔬菜的喜欢程度并产生食欲。比如小西红柿(鹌鹑蛋大小,也称情人果)与青菜烧汤,不妨取名“朝阳出海”,或者“旭日东升”;菠菜炒黑木耳,不妨叫“波黑会谈”;青辣椒和红辣椒共炒,不妨叫“绝代双骄”;西红柿炒鸡蛋不妨叫“红脸黄脸”。应该说,只要稍微动—动脑筋,动听的菜名就肯定能取出来、好听的菜名,不但能增加孩子对蔬菜的食欲,而且还能丰富其知识。有时可以让孩子自己给菜肴取名。当孩子取的菜名得到赞赏时,孩子对这道菜必定会喜欢。   

另外,尊重孩子对疏菜食用方法的选择。有的孩子不喜欢炒、炖等做熟的蔬菜,而是喜欢生吃一些蔬菜,如西红柿、水萝卜、黄瓜等,可允许孩子生吃,或做成凉拌菜吃。当然,要帮助孩子增加蔬菜的摄入量和种类,父母自己也应多吃蔬菜,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43、问:睡觉前给孩子加餐好嘛?

答: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得过于瘦小或食欲不振时,心里就会非常着急,总是要想方设法的多让孩子吃点东西,但是有时急不择法,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有的家长听别人说睡觉前给孩子再加一顿饭,就能使孩子长得胖,长得高,于是就仿效此法,结果反而打乱了小儿的全部生活规律,妨碍了小儿的睡眠,使孩子的身体发育受到影响。许多家长可能还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其实很简单。

睡眠能够满足孩子生理上的需要,同时和孩子的智力发育密切相关。因而,充足的睡眠是使小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临睡前,人的脑神经处于疲劳状态,胃肠的消化液分泌减少,这时吃东西,会增加胃肠的负担,刺激消化液分泌,从而打乱消化液的正常分泌,使胃不停地蠕动,加上小儿消化系统的发育还很不完善,所以常常感到肚子胀,“撑”得难受,使孩子睡觉时不踏实,而影响睡眠质量。

满一周岁的小儿,大都已经开始断奶了,家长在保证满足小儿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外,特别要注意做到饮食有规律。这个年龄的小儿适合一日三餐两点(早、中、晚三餐,上、下午两次点心),除此以外,不要随意给小儿增减食物,以保证小儿养成饮食有规律的好习惯。

44、问:宝宝生病时喂养应该注意什么?

答:生病过程中,不要添加新的食物。但是,孩子已经适应的食物,还是要继续添加。因为生病时,需要消耗体能和营养物质以抵抗外来细菌的侵犯。只要孩子能吃,就不要人为地减少添加的量。病愈后,给孩子每天加一餐,一直加到他恢复到生病前的体重为止。

45、问:孩子不愿意刷牙怎么办?

答:最重要的是让刷牙成为孩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你用来劝诱孩子洗澡或洗脸的方法,可能在刷牙的问题上也同样奏效。要尽量给宝宝选用儿童牙膏,因为成人牙膏不如儿童牙膏温和,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嘴里火辣辣的。如果宝宝还是不乐意刷牙,不妨把刷牙变成一个游戏。例如,你可以放一首孩子喜欢的歌,然后,告诉孩子必须刷着牙听完第一段。或者告诉孩子,如果他能自己刷一半牙齿,你就为他刷另一半,这种方法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受到了特别优待。

46、问:晚上宝宝害怕怎么办?

答:孩子为什么晚上会那么害怕?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晚上睡觉时感到害怕是很常见的:怕黑、怕藏在床下的怪兽、怕独自睡觉等等。这几年孩子的想象力正在飞速发展,也就是说,现在他能想象出让自己害怕的种种新鲜事物。宝宝白天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在玩幻想游戏,恶龙、怪兽和坏蛋都是游戏的一部分。而到了睡觉的时候,他很难一下子停止想象,安然入睡。即使以前很熟悉、从没怕过的东西,比如黑黑的卧室,也会突然在白天想象的情节背景下,变得无比可怕。由于宝宝还在学习区分幻想与现实,所以,对他而言,床下有一只隐形怪兽的可能性,似乎分外真实。

  别担心,专家指出:宝宝晚上怕黑、怕和父母分开、怕声音、怕坏人伤害他等等,都属于正常的发育阶段,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会比爸爸妈妈预期的长得多,大约从2岁开始,一直到8岁或9岁。这期间孩子不仅拥有更加丰富生动的想象力,而且还开始知道世界上有些东西会伤害他们。所以,在今后10年左右,你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明白真实的危险(例如搭陌生人的车等)和幻想中的危险(例如藏在墙和床之间的“巫婆”等)之间的区别。

我能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夜晚的恐惧感?

  目前,虽然你也许无法帮助孩子彻底克服夜晚的恐惧感(因为这是大多数孩子都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但是你可以想很多办法来减轻孩子的恐惧感,让他更轻松入睡。在孩子上床睡觉前的几个小时里,让他主要看一些快乐和非暴力的故事书或DVD,别给他看那些有吓人情节的神话故事和动画片。晚上睡觉时,要给孩子建立一套安静平和的睡前程序,每天晚上都坚持去做,比如洗热水澡、讲轻松的故事、听轻柔的歌曲、在孩子旁边静静坐几分钟陪他等等。

  安静而具有催眠作用的睡前习惯,就像神奇的护身符一样,能赶走坏人和可怕的念头,帮助孩子从清醒状态顺利入睡。卧室里点一两盏小夜灯,可能也会让孩子感觉更安全。把宝宝的卧室门打开一点,播放故事CD或摇篮曲,鼓励孩子抱着喜欢的玩具或毯子睡觉可能也有用。如果你的孩子有兄弟姐妹或宠物,可以让他们一起睡觉,这样会让宝宝的恐惧感突然就烟消云散了。

  如果你的孩子害怕一个人待着,只有你陪在身边才觉得安全,那么如果有条件,不妨考虑买一个“双向婴儿监视器”来代替你。宝宝对着监视器说话,并能听到你的回答,在看不见你的时候,也能知道你就在旁边,这会让他放心。当然,这种方便的仪器很容易被过度使用,总用也会让人疲惫不堪。不过,当你不在孩子身边的时候,也许这能让焦虑的宝宝乖乖躺在床上,而且,等几个晚上的新鲜劲儿过去了,他应该就不会总用了。到那时候,只要有这种监视器放在床头,孩子可能就会觉得足够安全了。另外,如果你愿意让孩子和你一起睡一段时间,一直到他晚上不再害怕,开始接受新的成长挑战,那也没关系。只要你们都觉得又快乐,休息得又好,这段时间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怎样判断孩子晚上的恐惧感是否正常?

  如果你已经想尽办法安抚孩子,但他仍然非常害怕,那他的恐惧感也许就不是正常的发育问题,而是恐惧症或焦虑症了,你必须带孩子去看医生。

  恐惧症的明显迹象包括大哭而且反复持续的时间超过几分钟,把一般的恐惧无限夸大(例如把“我怕黑”说成“把家里的灯都打开,要不然强盗就要来把咱们全杀死了”。)孩子在家里、幼儿园或其他地方受到困扰或身体受伤,也会让他晚上感到极度或持续的恐惧。即使非常小的孩子也能意识到各种压力,并因此受到伤害,例如:父母离婚,家庭成员去世,父母一方失业,搬家,换老师,暴力行为或自然灾害等。当然,身体或精神上的虐待(也就是说,家里可能的确有个魔鬼一般的人)也会让孩子晚上害怕。

如果孩子不惜一切代价想躲避恐惧感,或者是因为确实害怕,而不愿意待在床上,而且也睡不着,那可能他真的有需要解决的情绪问题。医院找相关的医生看看,即使你不是很确定是否必要,也应该积极借助治疗的帮助,也许你和你的孩子需要的就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个别的   如果你的宝宝咬指甲,你可能担心他是对什么事感到焦虑。毕竟,很多人都认为咬指甲是一个“神经紧张的习惯”。不过焦虑只是孩子咬指甲的原因之一。你的宝宝咬指甲可能是由于很多其他不那么令人不安的原因,比如出于好奇心或感到无聊、为了缓解压力、打发时间或只是因为习惯。在所有神经紧张的习惯(包括吮拇指、绕头发和抠鼻子等)中,咬指甲是最常见的(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某个阶段都做过),而且很可能延续到成年以后。大概有1/3小学生和1/2的青春期孩子都会咬指甲,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会如此。尽管这样,你的孩子仍可能因为失去兴趣,或者因为朋友或同学的嘲笑而自己停止这个习惯。

宝宝咬指甲怎么办?

  别让他的手闲着。如果你知道宝宝特别可能会咬指甲的时间和地点——比如在看电视或坐车时——可以试着给他一些替代品,比如手指偶、捏捏球或可弯曲玩具让他的手别闲下来。把他的手指甲剪短,让他没有什么可咬的。

  顺其自然。除了给宝宝玩具玩以外,你最好的做法就是完全忽略他的行为。咬指甲完全是宝宝下意识的习惯,就是说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咬指甲,直到你提醒他注意,所以唠叨或惩罚都是没有用的。跟他说你觉得咬指甲多粗鲁,可能只会让他糊涂,并促使他更想咬指甲。并且如果你的孩子正处在逆反期——你让他做什么都会引出强烈的“不”的反应——他可能会因为你强迫他停止而变本加厉地去咬。你可以在他手上抹一些蒜或醋,但是在这个年龄段,把这些东西涂到他指甲上,似乎是不公平的惩罚。等他大了,自己就可能想要停止这个习惯时,这样的做法作为提醒会更有帮助。

  去医院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咬指甲——特别是如果伴随着其他紧张行为——是不安的表现。比如,如果你的孩子咬指甲咬得很凶,以至于撕裂了指甲床或指尖咬出了血,或者嚼指甲并有其他自我伤害的行为,如揪自己的头发,医院就诊。他可能比同龄的宝宝更焦虑,压力更大。

不过大多数孩子,会沉迷于一两个习惯(吮拇指和抠鼻子是很常见的两个),然后不必干涉就自己改了。你可以尽量忽略他的习惯,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咬指甲就像纸尿裤和牙胶那样随着宝宝长大而消失了。

48、问:3-6岁阶段发育指标?

答:3—4岁时

男宝宝身长:94.4~.5厘米;平均99.5厘米

体重:13.9~18.8千克,平均为16.4厘米

胸围:50.6~51.7厘米,平均为51.2厘米

女宝宝身长:93.5~.7厘米,平均98.6厘米

体重:13.6~18.3千克,平均为16.0千克

胸围:49.5~50.9厘米,平均为50.2厘米

头围:3岁多宝宝由于大脑神经系统风雨迅速,头部看上去比较大

牙齿:20颗以上,由于此阶段的宝宝喜欢甜食,因此容易长龋齿

外形:脂肪会进一步减少,肌肉组织将进一步增长

4—5岁时:男宝宝身长:99.0~.3厘米,平均.2厘米

体重:15.6~20.5千克,平均为18.1千克

胸围:一般在51.6~53厘米之间

女宝宝身长:97~.0厘米,平均.5厘米

体重:15.2~19.1千克,平均为17.2千克

胸围:一般在51.2~52.3厘米之间

牙齿:20~24颗,恒牙正常有4颗

5—6岁时:男宝宝身长~.2厘米,平均为.1厘米

体重:16.0~29.9千克,平均为18.1千克

女宝宝身长:98~.8厘米,平均为.4厘米

体重:17.0~26.2千克,平均为21.6千克

大脑:大脑在这个年龄段发展较快,大脑的功能也大有发展,神经结构也趋向常熟

骨骼:这个阶段的宝宝骨骼硬骨较小,但是弹性非常大,可塑性强。

49、问:幼儿上火的表现,怎么办?

答:大便干、小便黄、口舌生疮、睡不香、眼屎增多、有口气

怎么办:多吃水果:梨、柚子、杨桃、柿霜;多吃蔬菜:白菜、芹菜、莴笋、茄子、莲藕、百合、苦瓜

50、问:冬季最适合幼儿的营养膳食是什么?

答:一、让孩子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科学家研究表明,幼儿体内缺乏维生A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而维生素A是通过增强肌体免疫力来取得抗感染效果的。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胡萝卜、苋菜、菠菜、南瓜、红黄色的水果、动物肝脏、奶类等。

二、让孩子吃富含锌的食物

研究表明,锌元素是很多病毒的“克星”。在感冒高发季节多吃些富含锌的食物有助于身体抵抗感冒病毒。各种豆类、坚果类、海产品和家禽肉都含锌很丰富。

三、让孩子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维生素C能将食物内蛋白质所含的胱氨酸还原成半胱氨酸,半胱氨酸是人体免疫大军的主力——抗体合成的必须物质,如维生素C有间接的促进抗体合成、增强免疫的作用。各类新鲜蔬菜和水果都是补充维生素C的食物。

四、让孩子吃富含铁的食物

研究表明,体内缺乏铁质,身体免疫功能就会降低,而富含铁质的食物可使身体的抗病能力恢复正常,达到对抗感冒病毒的目的。含铁质的食物有动物血、奶类、蛋类、菠菜、肉类等。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年度人物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ksmz.com/mbyjg/83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