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www.xftobacco.com/m/
                            

发现疾病先兆,抓住最佳救治时机。

瞳孔变化是临床诊疗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有助于昏迷、惊厥、休克、中毒等患者的病情判断。

尤其是对颅脑病变的患者,可以判断颅内病变的部位。

动态、及时、有效地观察瞳孔变化,不仅可以发现疾病的先兆,抓住最佳救治时机,而且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图1:眼球结构

1

观察瞳孔的方法

自然光线下:嘱神志清楚患者目视前方,对不能配合的患者,观察者可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将患者上下眼睑分开,观察患者瞳孔是否等大,形状是否等圆。

直接对光反射:嘱患者目视前方,观察者一手持手电筒从外向内移动照射,观察瞳孔受到光线刺激后的反应(灵敏、迟钝、消失)。移开电筒后观察瞳孔是否迅速复原。

间接对光反射:嘱患者双眼睁开,两眼之间用手遮挡,用手电筒从外向内照射一侧瞳孔,同时观察另一侧瞳孔的对光反射。

图2:观察瞳孔的方法

2

引起瞳孔改变的原因

1.脑缺血缺氧

2.广泛性的严重颅脑损伤

3.脑疝

4.中脑病变

5.脑桥病变

6.原发性的延髓、颈髓病变

3

观察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定位,根据瞳孔变化可初步确定病变部位。

1.双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伴视力完全丧失,神志清楚,表示双侧视神经受损,见于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等。

2.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伴有昏迷,表示中脑动眼神经核受损,小脑扁桃体疝,见于颅内压增高症及临终前。

3.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若神志清楚多表示动眼神经损害,伴有昏迷以及对侧肢体瘫痪者,表示中脑损害。

4.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或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常伴有视力障碍,表示原发性视神经损害,见于原发性视神经炎。

图3:脑损伤区域与瞳孔形态

5.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者,表示颞叶沟回疝。

6.双侧瞳孔缩小,表示大脑皮层和脑干的损害。见于药物中毒(如冬眠灵、巴比妥类、抗精神病、抗癫痫药物)、流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或桥脑出血。

7.一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表示动眼神经受到刺激,应注意区别是单侧瞳孔缩小还是对侧瞳孔扩大。

8.一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灵敏,表示颅底损害,并波及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

9.双侧瞳孔不等大,时大时小,左右交替,形状不规则,表示脑干病变,尤其是中脑受损明显。

4

不同部位颅脑疾病的瞳孔变化

1.小脑幕切迹疝:患侧动眼神经受刺激→患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病情进展,患侧动眼神经麻痹→患侧瞳孔逐渐散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眼睑下垂,眼球外斜;脑疝进行性恶化→对侧动眼神经因脑干移位受到推挤→相继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2.大脑颞叶沟回疝:先在小脑幕切迹处压迫动眼神经→瞳孔先缩小,光反射迟钝→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

图4:不同部位颅脑疾病的瞳孔变化

3.中脑肿瘤压迫动眼神经:一侧瞳孔散大,眼睑下垂,外斜视、复视、调节反射消失。

4.颅底脑膜出血:刺激动眼神经→一侧瞳孔缩小→霍纳氏综合征: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内陷,上睑下垂,患侧面部无汗。

5.癫痫:发作时,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发作后瞳孔大小以及对光反射可以恢复正常。

6.吗啡,有机磷中毒:针尖样,小于1mm。

7.颅脑外伤:先缩小,后散大,常预示病情加重。

8.死亡前的瞳孔状态:瞳孔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

本文来源:ANDs

本文审核:李土明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陆离先生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ksmz.com/mbyjg/139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