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图据中国天气网

“速冻”天气来了!元旦前,一轮影响范围广、降温剧烈、气温低的寒潮天气,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入冬以来最寒冷的天气。据中国天气网,北京12月29日最高气温创近30年12月同期新低。受寒潮影响,12月30日早晨,全国大部出现降温。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降温幅度明显。中央气象台12月30日6时发布寒潮黄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继续有大风天气,同时江南华南等地还将有强降温。南方将进入降温核心时段,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2℃以上。预计元旦假期期间,气温仍较低。

12月30日8时至31日20时过程最低气温预报。图据中国天气网

寒冷天气,对老年人、体弱多病者,以及“三高”等慢病患者来说,危机四伏。民间有种说法,“老人要是能扛过冬天,熬到春天,又能平安过一年!”上年纪后,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抵抗力较弱,气温的变化以及冷风的侵袭很容易导致疾病加重。而对于慢病人群来说,寒冷天气里,不仅发病的风险大大增加了,血压等身体各种指标也比其他季节更难以控制。寒冬天气这些疾病高发!气温骤降,下面这些疾病高发,有的凶险要命。医院神经内科李小刚、医院老年研究所宋岳涛、医院王麟鹏、解放军空军医学特色中心营养科刘东莉等多位专家都曾在健康时报提醒大家,寒冬注意防护以下疾病。1.中风严寒和气温骤降是诱发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气温过低时,头皮血管会收缩,引起血液循环不畅,加重脑血管堵塞引发中风的几率。

实用招:戴顶帽子

冬天穿靴戴帽,不仅保暖,还能防中风,尤其是头发少的老人。因此,雨雪天气或者“冰冻天”出门时尽量“全副武装”,戴帽子、围围巾、戴手套。①

2.心血管事件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很多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性疾病,寒冷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从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增加了心梗发作的机会。②

实用招:睡前喝杯水

如补水不及时,极易发生血液黏稠的现象,加之运动减少,血液流动慢,使血液呈现一种高凝的状态。建议每天睡前喝一杯温开水。

3.偏头痛冬季是偏头痛患者易发病季节,一吹风就头疼,疼痛从局部扩散到整个头部,呈放射状,短则一两分钟,长则一两天,使人很不舒服。

实用招:热水浸手

偏头痛发作时,可将双手浸没于一壶热水中(水温以手入水后能忍受的极限为宜),坚持浸泡半个小时左右,便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液相应减少,从而使偏头痛逐渐减轻。

平时再忙也要保障睡眠充足,能预防偏头痛。③

4.肺炎、哮喘冬季寒冷干燥,再加上有雾霾,很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作。最常见的有哮喘、肺炎、咽炎、急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等,此类患者从立冬之后就开始慢慢增多。特别是老人,本身抵抗力较弱,如果长期处于寒冷干燥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②

实用招:吃点蒸梨

蒸梨对于润肺止咳有不错的疗效。将梨去皮挖核后切成块,放在蒸碗中,再加入少量百合与冰糖(根据自己对甜味的需求酌量),加些生水,入锅蒸煮即可,以梨块用筷子一戳就透为度。

一般早晚一次,连料带汤一起吃,效果很好。如果咳得厉害,还可往里边加些橘皮丝,效果就更好了。④

日常要注意咽喉部保暖,出门围上围巾、戴上口罩。

5.胃病寒冷季节,一些老胃病容易复发。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胃一旦受凉,就容易出现胃痛、胃胀,甚至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久而久之就导致胃寒的产生。

实用招:吃点胡椒

平时胃寒的人可以吃点胡椒,比如在做菜、熬汤时撒入适量的胡椒粉,对胃寒所致的胃痛、呕吐以及受凉引起的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6.糖尿病每年当强冷空气来袭时,就会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糖、血压明显升高。冷空气还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并发症。⑤

实用招:做菜加点姜

姜是抵御糖尿病和高血脂的完美食物,首先它能促进热量的燃烧,其次能增加饱腹感,有利于减肥。建议糖友在冬季做菜时,可加点姜来辅助控制血糖。⑥

7.青光眼寒冷刺激可诱发青光眼,并加重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很多青光眼患者的首发症状为眼痛,往往还伴有眼眶、鼻根胀痛,严重者还出现剧烈偏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等。⑦

实用招:别趴着睡觉

许多人每天长时间使用电脑,或低头看书,中午就趴在桌上休息。长期保持低头的姿势,头部充血,使得血液在眼部聚集增多,眼压升高。

尤其是对于本身具有远视眼及浅前房结构的人群,如果在昏暗的房间里使用电脑或看书,容易引起瞳孔散大,诱发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⑧

8.老寒腿天冷,老寒腿的日子很难熬。有些人在老寒腿发作时喜欢热敷膝盖,其实对老寒腿而言,当以祛寒为主,短暂热敷膝盖并不利于寒邪发散。

实用招:花椒水泡脚

抓一把花椒,放到适量水中煎一下,待药效充分融入水中时倒入盆中先熏双脚,等水温能下脚时用来泡脚。花椒性辛温,能除五脏六腑之寒,且能通血脉、调关节。还可在水里加上艾叶,祛寒效果更好。

泡脚过程中可不断加入热的花椒水,水以盖过脚踝为好,泡上半小时,以全身微微冒汗为宜,因为出汗是祛寒最好的方法。⑨

9.宫寒中医上的“宫寒”是指女性整个生殖系统功能低下的状态,会导致女性痛经、闭经甚至不孕。原因除先天遗传外,后天因素也占很多,比如偏好冷饮甜食、不注意保暖,或者压力过大等。⑩

实用招:小腹敷个药袋子

生艾叶50g~g、红花20g、透骨草50g,用布袋子装好封口,然后放在蒸锅里蒸10~15分钟,温热后敷在小腹至药凉为止。

此法在天气凉时很好用,不过要注意月经期不能用,痛经患者最好在经前敷。?

记住这些实用招,安全过好寒冬!

更多精彩文章:

人一生的心跳是有数的,谁先跳完谁先走?

注意!进入12月份,这些病迎来高发期!3小时来了7个脑出血!

看血型就能预测癌症?真不是玩笑,这两种血型患癌风险就是高!

八项规定出台8年,干部感叹:酒喝少了,身体也轻松了许多!

延迟退休已板上钉钉,社科院专家:男女延迟到同一年龄为好!

都辟谣85年了,“食物相克”还有人相信!

参考资料:①-01-12健康时报《冬天防卒中戴顶帽子》(医院神经内科李小刚)②-12-21健康时报《冬天是老人的一个坎》(医院老年研究所宋岳涛)③-10-19健康时报《5种方法缓解偏头痛》(医院王麟鹏)④-01-13健康时报《冬季经典养肺方》(解放军空军医学特色中心营养科刘东莉)⑤-12-06健康时报《糖尿病冬天易加重》⑥-02-04健康时报《吃姜助降糖》⑦-01-13健康时报《寒冷时节要警惕青光眼》(上海中医院眼科张兴儒)⑧-03-13健康时报《青年人也要预防青光眼》(医院眼科郑亚洁)⑨-01-30健康时报《老寒腿发作忌热敷》(医院中医科卫建立)⑩-12-12健康时报《十个女人六个宫寒》?-01-05健康时报《宫寒试试四招》(中医院妇科薛赛琴)本文编辑:王真审稿主任:杨小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ksmz.com/mbyhl/11417.html
------分隔线----------------------------